出门骑上公共自行车来到公交站,下了公交车,再骑上另外一辆公共自行车赶到单位,这样的无缝出行,在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实现,而在郑州还是个空白。昨天,参加政协郑州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万国语、齐章洪分别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促进低碳出行的建议》,呼吁郑州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缓解交通拥堵。
【个例】
上班得步行20分钟
今年31岁的周女士,家住郑东新区鑫苑中央花园小区西区,4年前,在上海学习、工作了10年的她做出了一个决定:回乡工作。
然而,刚一回到郑州,周女士在出行方面就遇到了一个难题:由于楼下没有公交站,她需要步行10分钟到公交站乘公交;而下了公交车,还得步行十分钟才能到单位。
“在上海,一些居民小区、大型公共场所、公交站、地铁站出入口等地,都摆放着公共自行车。我们只需刷一下卡,就可以骑走一辆公共自行车,到了目的地后,把自行车存放在当地的存放点,再一刷卡就OK了,非常方便,费用还非常低。”周女士说。
据了解,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武汉、广州、株洲等30多个城市根据自身特点,陆续投资建起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经过3年多的发展,现已形成2400多个服务点、6万多辆公共自行车的系统,每天平均有25万人享受到便捷的系统。
【提案】
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和周女士一样,郑州很多市民都遇到了出行“两头难”或者“一头难”。
昨天,郑州市政协委员万国语、齐章洪分别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促进低碳出行的建议》,呼吁郑州市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缓解交通拥堵,让市民更加快速、便捷出行。
万国语说,随着郑州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机动车保有量激增,目前的公共交通体系在满足人们出行方面压力很大,在解决人们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上存在不足,同时,目前上下班时间郑州交通堵塞严重,影响了出行效率。
万国语表示,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发展公共交通是提高环境质量非常有效的一条途径,而发展城市自行车公共交通系统,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公交系统 “最后一公里”问题,即解决末端交通问题,提高公交交通分担率,另一方面,通过公交和公共自行车的互连互通,从而提高出行效率。
【建议】
号召社会捐赠自行车
郑州如何发展公共自行车服务?
两位委员指出,可结合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模式。建议郑州市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此项工作,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捐赠,形成公益事业全社会都来支持的良好氛围,市财政也要大力支持。
在管理上,齐章洪建议使用杭州市已经成功开发的国内首套智能化公共自行车服务管理系统及自行车锁止装置。公共自行车采用无人看守、24小时全智能借还车系统管理。每个锁车器都有智能化语音提示功能,方便市民借还车。
“市民只要交200元钱的押金,就可以办理一张借车卡。市民借车时,1小时内免费使用,超时后按每小时1元收取。”万国语说,一刷卡就骑车,用完后,就近找一个公共自行车站点,把车推到铁桩边就自动上锁,再一刷卡就完成了归还自行车,这将极大解决民众的出行难题。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