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交通运输部原官员回应“首都”变“首堵”原因
发布时间:2012-2-200:0:0来源:人民网(北京)作者:未知点击量:1552   
  人民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 申亚欣)今日下午,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交通运输部科教司原副司长、教授级高工陈锁祥做客强国论坛,以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陈锁祥谈到,有的网友提出“首都”变成了“首堵”,这就很明确地反映出网友对公共交通的关注。

  在人民日报近日刊登的来信中,读者从几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城市公交发展远远赶不上城市规模的扩张,居住在新城的群众出行尤其难;有的是站点设置不合理,给群众出行造成不便或增加道路拥堵;有的是车辆少、运行间隔时间长,等车乘客排长龙;有的是最后一公里还没有彻底“打通”。

  陈锁祥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未能良好落实的原因:

  一是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定位问题。城市公交的公益性定位是改善城市公交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公交优先战略的必要条件。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地方推行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偏离了城市公交的公益性定位,走了一段弯路。

  “外商拿到了公交企业之后,经营了五六年的时间,没有新增过一条线路,没有增加过一辆新车,也没有给工人涨过一分钱工资,急于把自己的投资拿回来,拿回来之后就这样脱手了。公共交通为社会公益性定位很关键。”

  二是规划衔接不顺畅。因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没有有效衔接,不能体现倡导公共交通支撑与引领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而且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中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线网和站场布局及衔接换乘都不顺畅。  三是财政保障不到位。国办文件里明确了城市公交的优先发展战略和相关的配套政策,但从各地落实情况来看,效果还不理想,核心问题是政策措施比较原则,由于地方政府及各部门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水平不一致、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致,导致了我国城市对当地公共交通“有钱多补,没钱少补”的情况。

  四是公共交通的票制票价不科学。科学合理的公交票价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营、调节不同交通方式客流需求、促进公交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近年来,我国有一些城市推行的偏离企业运营成本的地票价政策,政府补贴又未能及时到位,给公交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城市公交的服务质量和安全运营。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