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武汉至省内主要城市1小时、中部省会城市2小时、京沪穗渝蓉等大城市4至5小时交通圈。
在船舶设计、航运价格、服务流程等方面创造“武汉标准”,增强武汉航运业话语权。
市内交通与市外交通无缝对接,实现旅客“零距离换乘”和货物“无缝隙衔接”。
随着天河机场成功“扩容”,第三航站楼动工开建,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纷纷进驻,国际航线密集开通,武汉正日益成为中国内陆直通欧洲的“中转港口”和国际先进要素的汇聚基地。
东方航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南方航空公司纷纷在武汉设立了基地。各大航空公司的集中入驻,极大地促进了新航线的开辟和已有航线提档升级。
去年以来武汉机场陆续开通了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多条国际直达航线,预计今年国际及地区客流将突破50万人次。越来越多国际航线的开通,使武汉机场作为“门户机场”的雏形初现,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奠定坚实的基础。
湖北机场集团有关专家分析,以武汉为圆形,分别以800公里和1500公里为半径画出两个圆。在800公里航程范围内,包含了上海、西安、桂林等10多个重要干线机场以及恩施、宜昌、张家界、黄山等10多个支线机场,这就为航空公司发展支线和“短程”干线提供了难得的条件。在B737最佳航程(1500公里左右)范围内,包含了我国38个重要空港城市中的32个,这对于航空公司在武汉利用单一机型发展国内干线提供了其他机场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
目前,京九、京广、汉渝、武九铁路干线和京汉广、沪汉蓉高速铁路在武汉交错形成双“十”字,使其跻身全国四大铁路枢纽和六大客运中心之一。
今年武汉再次迎来高速铁路通车高峰。武汉西向将开通到宜昌、成都、重庆方向的动车,北向再增开往北京方向的300公里时速动车组。今年年底,将形成以武汉为中心的,连接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南昌等地的“米字形”动车网络,形成武汉至省内城市0.5-2小时,至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全国重要经济区域4小时铁路快速客运交通圈。随着石武高铁和沪汉蓉快速通道2012年全部建成,武汉将成为东西南北4个方向都有干线铁路进出的城市,国内少有,全国枢纽地位毋庸置疑。
在国家主要铁路干线贯通同时,城际铁路也在“发力”,以武汉为龙头的武汉城市圈率先崛起。截至目前,武汉至黄石、孝感、咸宁、黄冈等4条城际铁路整体推进有序,累计完成投资260.7亿元,占投资计划的59.9%。其中进展最快的武汉至咸宁城际铁路线下工程基本完工,预计10月份验收通车。武汉至黄石城际铁路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其余两条基本完成总投资的五六成,有望于明年建成。
在武汉市的发展战略纲要中,武汉被定位为“中部地区主要的集装箱运输基地、船舶制造基地、航运综合服务基地、物流及贸易基地、航运科技与教育基地、信息服务基地,我国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物资集散枢纽和港口经济枢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内河航运中心。”
这个规划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力争到2015年,初步形成武汉航运中心体系架构和基本功能,到2020年形成6大基地、3大枢纽发展格局,基本建成武汉航运中心,到2030年建成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
计划建设中的武汉新港,岸线由420公里延伸到785公里,接近一倍;泊位由567个增加为974个,接近1倍;港区由20个拓展为26个,超过四分之一。整个新港完工之后,港区及腹地面积将由9300平方公里扩大至12300平方公里。
到2015年,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港口吞吐能力将达2.5万吨;2030年,将建成有国际影响的绿色智能化内河航运中心,吞吐能力达5万吨。如此规模上的巨大提升,对于武汉内河航运各方面的助益增长不言而喻。
目前,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9.5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全国10个副省会城市中居第3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00公里。武汉境内107、316、318等4条国道和16条省道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技术标准,市域内所有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100%的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湾通沥青水泥路。
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和汉孝、汉洪、汉英、汉麻、汉蔡、青郑、和左、关葛等高速出口公路全部建成通车,与内、中、外环线形成放射状网络,通达全国。武汉境内“一环十二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建成,随着杨春湖换乘中心、东西湖高桥物流园区等一批现代化客货运枢纽站的建成使用,以“十一客十二货”为标志的武汉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骨架基本形成,武汉至城市圈内城市“1小时交通圈”、到周边省会城市4小时交通圈形成。
“十二五”期间,武汉进一步增强武汉作为国家公路主枢纽的功能。到2015年,公路网总里程突破1300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60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百平方公里。重点新建四环线,建设京珠高速(武汉段)复线改造、武深高速(武汉段)、机场第二通道等出口高速公路;提升国道、省道的等级,实施农村公路联网成片工程,使武汉形成高速骨架网络、国省干线公路网络和农村公路网络层次分明、联系紧密、便捷高效的公路枢纽;远期建成“二环十八射”高速骨架网络,国省道全部达到一级标准,县乡道和农村公路连片成网,形成“环环相扣、路路相通、高速畅达”的公路网络。
2009年,国家发改委将武汉列入全国第一批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名单中,并开展了相关试点规划研究。
武汉将力争经过5年努力,建成以武汉、襄樊、宜昌为支点,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主线为网纲,一般铁路、等级公路、航空支线和水路为网目,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补充、无缝对接,运输设备标准化、大型化、低能耗,运输组织信息化、规范化、便捷化的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十二五”期间,将建设货运枢纽场站48个,其中,以航空、铁路、港口、公路站场为依托,辐射国际或全国的特大型货运枢纽有7个;规划建设客运枢纽站54个,其中,年旅客吞吐规模超过3000万人次的特大型综合客运枢纽达5个。突出强调铁、水、公、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高效衔接以及各个客、货运站场之间的无缝对接,政府将优先保障综合性交通枢纽的用地和建设协调。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