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透露,将出台政策支持并规范电召和站点候车两种打车方式,以指导各地政府缓解打车难问题。
电召和站点候车两种方式受支持
“在当前条件下,要解决打车难问题,我觉得可能要从服务方式上做一些改革和调整。”何建中说。
目前,交通运输部对改革和调整出租车服务方式的想法,是支持并规范电召和站点候车两种打车方式。
据了解,市场上现有的打车方式有四种。一是巡游,也就是“招手停车”,占比超过60%。第二种是在站点候车,在机场和火车站采用得比较多。第三种方式是电召,即电话预约出租车。最近流行的手机打车软件,也属于电召范畴。此外,还有人采用包车的方式。
“目前从政府管理部门角度,比较推崇或者说支持发展的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电召,再一个就是站点候车。”何建中说,“我们正在从政策支持和规范管理的角度做一些工作,出台了一些新的办法和措施。”
在电召方面,交通运输部从2011年开始推进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着手建设“一个终端、三个中心”。即安放在出租车上的车载终端,监管出租车营运状态和安全的监控指挥中心,记录出租车服务评价等总体情况的数据资源中心,以及电召服务中心。
何建中介绍,交通运输部门已分两批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开展电召试点示范工作,“从第一批15个城市示范工程建设来看,总体状况较好。”
今年初,交通运输部还专门颁发了《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指出要积极推行电话、网络、服务站点、手机终端等多种电召服务模式,在电召服务收入分配上向驾驶员倾斜等。
何建中表示,下一步要在地级城市推广电召打车。
单靠增加出租车数量不能解决打车难
当我们出门打不到车的时候,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出租车数量太少,见不到空车。
但何建中表示,这实际上是公众的一个误区:“北京、上海和广州这些大城市中,目前北京大概是每千人拥有4辆出租车,上海是2.2辆,广州跟上海 水平差不多。而出租车客运量占整个城市总的客运量比例,北京大概是8.8%,上海是18.2%,广州是13.8%。再有出租车里程利用率,目前这三个城市 大概都在60%—70%。跟发达国家的特大城市比较,这三个数字是相近的,而且处在相对饱和的区间内。”
因此,何建中认为,单靠增加出租车的数量,并不能解决打车难问题。“而且单一增加出租车的数量,从减少排放、减少污染、解决拥堵上看,都会产生负效应。”何建中说。
何建中同时强调,解决打车难,作为交通运输部有指导城市客运发展的职责,但也需要所在城市主管政府部门落实好职责。“我们有责任配合地方政府从管理方式创新上下功夫,切实解决打车难问题。”何建中说。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