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北京四环内将添11万车位 每新增一个奖励2千
发布时间:2012-3-280:0:0来源:京华时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602   

  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为解决居住区停车难问题,2013年底前,本市四环路以内居住区新建机动车停车位11万个以上,2015年底前城六区居住区新建停车位20万个以上。

  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但全市停车位只有248万个,车辆与停车位比例是2比1,相当于“两车一位”。其中,城六区居住车位111.1万个,出行车位66.2万个,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实现“以静制动缓解交通拥堵”,市交通委全面统筹、协调财政、质监、城六区交通委等部门,推进城六区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工作。未来,将通过在居住区新建一批机动车停车设施,规范居住区周边占道停车秩序,改善城市交通运营环境,进一步缓解城六区居住区停车难问题。

  关于具体实施步骤,市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城六区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新建工作的通知》指出,本市增加停车位将分“两步走、两阶段”,2013年底前四环路以内居住区新建机动车停车位11万个以上,2015年底前城六区居住区新建停车位20万个以上。

  今年,根据《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九阶段(2012年)工作方案》,本市将加大居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居住区周边1.5万个以上临时占道停车位施划和3000个车位以上规模的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

  □措施一:停车设施“平改立”

  将采取“平面、立体”相结合的措施,利用居住区待建土地、临时空闲场地、绿化用地等因地制宜施划停车位或设置绿荫停车场;利用居住区既有平面机动车停车设施,实行“平改立”改造,设置立体停车设备;利用居住区待建土地、临时空闲场地或综合利用绿化用地,设置立体停车设备。

  >>解读

  “停车有位”须因地制宜

  交通专家表示,要做到“停车有位”,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角空地等。日本在停车问题进入严重时期后,就采取了立体化的方式建设停车楼,包括利用楼边、空地以及地下空间。目前,北京也在做这样的尝试。同时,交通部门也协调各个方面,尽可能建设更多停车位。

  □措施二:一停车泊位一编号

  依据“摸清底数、动态管理”的统计调查原则,城六区按照“全区一图一表、一停车泊位一编号”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做好动态维护。

  >>解读

  车位数据有助科学管理

  市交通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有经营和非经营的各类机动车停车场2.1万个,停车位248万。其中经营性停车位133万个;非经营停车位115万个。

  交通专家认为,一停车泊位一编号,是一种细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借助统一的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交通部门将能动态监测、管理、维护停车位,实时公布使用情况,为市民科学选择出行方式、快速寻找停车位提供指南。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