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9点半,一辆地铁机场线列车从东直门站平稳开出,车速提高到90公里/小时之后稳定下来。而驾驶室中的驾驶员却并没有参与这一系列的复杂操作,只是把手放在紧急制动手柄上就可以了。昨天,北京地铁机场线实现了“无人驾驶”。地铁驾驶员的工作从操作列车变成了监控运行。
记者体验了无人驾驶后的机场线发现,列车运行平稳颠簸较少。列车司机师楠说:“采用人工驾驶列车,每名司机都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在规定范围值内来调整车速。无人驾驶则通过系统设定了列车经过每段轨道的时速,提速更准,避免了因调试带来的颠簸感。”
根据北京地铁公司初步统计,人工操作列车时,机场线运营一圈需要大约56分钟。无人驾驶后,运营一圈只需要大约48分钟,提速至少8分钟。
北京地铁第四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麻一宣介绍,机场线的列车是2008年从国外引进的,很多功能需要磨合调试后才能实现。无人驾驶的实现就要求信号系统、车辆等都处于稳定的状态。目前,机场线已经具备了实现无人驾驶的所有条件。预计驾驶员还将在驾驶室“监控”一段时间,等到无人驾驶状态的磨合、调试完成后,驾驶员离开驾驶室就成为可能。
另据了解,实现无人驾驶后,列车上的牵引手柄等设备的使用率会降低,设备系统磨损带来的寿命耗损将减慢。师楠说:“现在还是无人驾驶的磨合期,司机仍将在驾驶室内,但作用由原来的操作列车变成了监控列车,工作强度大大降低了。”
另外,机场线实现无人驾驶后,故障判断正确率将提高三成左右。“有人驾驶列车时,靠司机判断故障,会出现失误。”麻一宣说,“无人驾驶后,列车运行时将数据同步回传给指挥中心,一旦出现故障,指挥中心系统就会发出报警,工作人员通过车载寻呼台等与司机联络,司机可通过驾驶室的操作界面看到故障判断,并作出及时处理。”
近年,伦敦、巴黎、台湾、新加坡和香港等地地铁都能够做到无人操控,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操控的失控,减少了维护和运营成本,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大大提升。2002年世界上第一条采用无人驾驶的地铁交通系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投入使用,成效显著。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