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北京地铁“闷罐车”退休 今夏所有车辆开空调
发布时间:2012-4-130:0:0来源:北京日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474   

  昨天(12日),地铁1号线最后一辆“闷罐车”缓缓开进古城车辆段车库后,这意味着已服役42年的“闷罐车”将彻底退出地铁运营。本报记者 戴冰摄   

  驾驶老直流车几十年的司机张晓雨看着即将退役的“老伙伴”,心里有些感慨。本报记者 戴冰摄   

  记者 刘冕 实习生 张尚姝

  “呜……”,10时24分,低沉的汽笛在地铁古城车辆段上空鸣响,一组编号为G124号的直流车稳稳地停在“注意信号”的标识牌前。透过驾驶室玻璃窗,司机张晓雨一脸严肃,目不斜视。大约半分钟后,检修员工刘旭日举起左手,示意轨道通电,车辆可以入库。

  至此,服役42年的地铁直流车告别历史舞台,北京地铁进入交流车时代。北京地铁新闻发言人贾鹏说:“这好比从蒸汽机汽车时代飞跃到内燃机汽车时代。”

  今夏北京地铁全是空调车

  退役的直流车身披彩带,“胸”戴红花,光洁如新。一位工作人员悄悄说:“我们提前几天就开始给这辆老车做‘美容’,希望它能在最好的状态下退役。”

  直流车在北京地铁历史上功不可没。仅从1971年北京地铁正式运营,到1999年交流车在1号线上使用,直流车共运送乘客约62亿人次。

  但直流车也没少让乘客“吃苦”。由于生产年代较早,直流车只安装了风扇,到了夏天车厢就成了“蒸笼”,乘客还给这款车起了个绰号——“闷罐车”。

  “闷罐车”退休,也标志着北京地铁所有车型都安装了空调。“目前,1号线使用车型相对其他线路较老,直流车退出后,该线还有70组列车。其中20组长得‘圆头圆脑’,是2008年引进的空调交流车,还有19组是去年陆续到位的新款交流车。剩下的31组是‘平头’,这是1999年引入的非空调交流车,目前这些车已经全部加装完空调。”贾鹏说,“今年夏天,北京地铁所有列车都会有空调。”

  1组直流车将永久存车辆段

  算上最后一组直流车,本市一共有114组直流车先后退役。这些老车经过有关部门统一拍卖后,去处五花八门,有的车厢被改造为特色餐厅使用,有的车厢零件被分解再利用,还有些车厢被运到灾区当临时校舍。

  “其实,这些老车背后都有故事。昨日退役的这款直流车是1990年9月,北京地铁车辆厂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第一辆BD1型列车,填补了北京不能制造地铁列车的技术空白,为北京亚运会的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贾鹏说,“而直流车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1969年10月1日,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本市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为了留住这些记忆,四惠车辆段内保存着一组直流车。昨日退役的这组车,其制动手柄等部件将被拆下,入藏地铁部门。“将来有机会,这些都会对公众展示。”

  今年地铁将增24组新车

  1号线直流车退役,北京地铁进入交流车时代。“这几年,1号线上交流车、直流车‘混跑’,每种车型操作上也有区别,别说新司机犯怵,就是老司机,上班前也要在心里熟悉熟悉当日驾驶车型的操作要点。”张晓雨说,“今后,统一成交流车,司机运营将更加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乘客的乘坐环境也将得到改善。替换直流车的19组新车,第1节和第6节车厢各设有6个活动座椅,折叠后可以变为残疾人轮椅固定区。全车座椅不再采用布面材质,改用玻璃钢,便于后期维护清洁。新车的车门口原有半人高的扶手柱,改成悬挂式的圆形扶手,车厢可以容纳更多乘客。

  另外,今年5号线预计新增22组车,目前2组已经完成调试上线运营;2号线也将新增2组新车。随着新车逐步到位,本市中心城区地铁的最小发车间隔都将逐步向2分钟靠近。

  现场

  告别“老伙计”

  停稳车,完成所有检查操作,司机张晓雨环顾着不足6平方米的驾驶室,用手一次次地轻抚着仪表盘,跟陪伴了自己近30年的“老伙计”告别。

  走下驾驶室,他回头再次张望了一眼,之后迈开大步往车库门走去,再没回头。

  检修员工刘旭日拿着接触轨断送电申请单迎上去:“一切顺利么?”

  “没问题,车辆一切正常。”张晓雨扬开嗓门回答,“待会儿,一起合个影吧,带上直流车!”

  刘旭日笑着点点头。他告诉记者:“检查直流车比交流车费时费力,由于服役年头长了,每次检查都要花上至少40多分钟,而交流车只要20分钟。”

  此时,张晓雨被一群记者围住,大家希望这位老地铁司机聊聊直流车。不善言辞的他,憋了半天,才说:“从19岁开始当地铁司机,直流车就像是我的‘恋人’。这辆车,当年是我去车辆厂接的。”

  张晓雨说,他对这辆直流车太熟悉了,多年来他摸遍了列车的每一个部件,敲遍了每一颗螺钉,他的第一篇技师论文,就是以这组车为蓝本写的。“老伙计要退休了,从情感上讲,确实依依不舍。没有这些个老车,不可能有现在的新车,咱们不能忘了它们。”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