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停放在大堰车场内的六节轻轨列车(里面那辆)比现在运行的轻轨列车长了许多。 重庆晨报记者 胡杰 摄
昨天凌晨,市轨道集团官方微博转载了一网友几天前凌晨4点拍摄的照片———轻轨二号线的轨道上,跑着六节车厢编组的列车,照片中,清楚地看到六节车厢内的灯在夜色中闪亮。轨道集团的微博证实了这张照片的真实性:“童鞋们,好消息哟~~~期待2号线6辆编组的列车早日上线。”
·绕城经济带高峰论坛 ·五大同心工程有奖征文 ·节能我行动低碳新生活 ·第四届重庆读书月活动 ·2011晨报盛夏生活季 ·生态珍品中秋送礼佳品 这张照片昨天引起了网友们的围观,甚至有人以为是错觉———六节车厢的列车上线调试,对轻轨二号线是发生重要变化的时刻,二号线何时正式开跑更长的列车,成为关注焦点。
现状>
路网形成,二号线很打挤
重庆轻轨二号线,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2004年11月开始试运行,最初都是四节车厢编组,四编列车全长60.2米,头2列为日立原装,从第3列起为长春轨道客车制造,从第22列起实现了重庆本地化生产。
轨道二号线在建成后,终点站从动物园延伸到新山村,车辆随后也增加到27列,多年保持不变,到今年初高峰期的发车密度是4分钟。
由于二号线的建成时间较早,且轻轨每节车厢都比地铁的车厢短。因此,二号线列车每趟的载客量是比较有限的,载客量只相当于一号线列车每趟车的一半,相当于三号线每趟车的2/3。
促使二号线加为六节车厢编组的,正是去年一号线和三号线的通车,特别是三号线去年底通达南岸后,我市轨道交通的“大”字形骨架运载网络就形成了,二号线的乘客运送量猛增,特别是在牛角沱站,二、三号线的换乘客流量之大,甚至导致不得不实行临时客流限制,而短窄的牛角沱站台,也让大家觉得非常拥挤,与之相临的李子坝站,甚至出现过旅客无法上车导致列车无法出站的情况。
6月1日的数据显示,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全天安全运营客流总量74.1万乘次,轨道一、二、三号线的载客人数大致呈20万:25万:30万的格局,二号线的运力和运量矛盾突出。
今年5月26日,二号线首次在周末增加了6列车上线运行,而工作日高峰期的发车时间间隔缩短为3分半钟,但由于三号线同时也将高峰期发车间隔(四公里到重庆北)缩短为4分半钟,三号线的发车间隔从最初到现在几乎缩减了一半,二号线已经难以跟上三号线发车加密的步伐,逐渐成为我市三条轨道线中运载能力的“短板”。
同时,二号线从新山村向巴南鱼洞延伸段的建设,也让二号线扩编迫在眉睫———开行快8年的二号线,现在看来已经太短了,必须加长,乘客对此的盼望强烈。
调试>
四节六节车厢将混跑
晨报记者昨天下午在轻轨二号线大堰车场,看到了停在存车线上的六节车厢编组的二号线列车,正是这列车晚上在轨道线上试跑,这是二号线的第28列车。
新车和现在的车,一眼就可以分辨:新车的外衣,披上了更加醒目的绿色和白色相间的颜色,车头比现在的二号线列车更流线型,更时尚,车窗采用了黑色边框,车身内部里面的拉手都是和车身一致的绿色,这种内饰的涂装方式和现在的一、三号线类似,内外一致,这也是二号线的标准色。
整体上看,六节车厢的车体比四节车厢大气得多,也更加漂亮。
六节编组的二号线列车,重庆长客厂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车辆供应的短板已基本消除。
加长版的二号线列车,何时才能正式载客?
昨天不断有网友向市轨道集团官方微博求证,重庆轨道集团表示,二号线所有的站台都是按照八节车厢的编组进行设计的,因此,扩编为六节车厢的编组是能够满足停靠要求的,现在要做的是对车站安全门、屏蔽门、指引系统等进行改造,同时对车站站台进行加长,满足六节编组的列车停靠要求。
六节编组的列车,都是在二号线晚上收班后上线进行调试,以适应站台停靠要求,同时磨合车辆,对日常运行不产生影响。
据悉,一列新车的上线,需要3个月的调试期,加上站台改造的时间,最早今年9月份,加长版的二号线列车能上线运行,届时将实行四节编组和六节编组混跑的方式运行。
三号线南延伸段、一号线沙坪坝到大学城段将于年底通车,二号线加长后,三条线的运力会相对均衡,否则二号线会彻底变成短板。
到2013年底前,我市将再开通3段轨道线,包括二号线延伸段新山村―鱼洞,届时,六节编组的列车有可能主要跑较场口到新山村区间,四节编组的列车有可能主要跑大堰到鱼洞区间。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