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关于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相关情况。

从2004年启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研究编制工作开始,我市通过近9年的努力,终于在今年5月11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这标志着我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实质性项目启动阶段。【常州地铁“进”城记】【最炫地铁风】
为什么要建轨道交通呢?
首先,是促进城市结构合理调整、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常州市区将构筑“一城七片”的结构形态,地面公交已无法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同时,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科学合理地引导城市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提升城市发展品质。
其次,是进一步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需要。
第三,是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
第四,是建设节约型、环保型城市的需要,有利于提升市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1号线一期工程: 北海路站—南夏墅站, 34.02公里, 2014年上半年开工, 2019年上半年试运营
2号线一期工程: 城西中心站—颜家站, 19.86公里, 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2020年下半年试运营
车站设置: 平均每隔1.17公里设1座车站, 两条线共设车站41座
车型选用: 均为B型车, 每节长19米、 宽2.8米、 定员230至240人, 运行时采用6辆编组, 共投运几个编组目前未定
线路以地下为主, 两条线各有一小段穿出地面走空中轨道; 预计总投资336.5亿元
整个轨道交通共规划4条线
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4条基本线路构成,总长约129公里。
1号线方案
南北走向。
由新港组团至滆湖休闲度假区,长42公里。
对应城市交通流主轴,引导城市沿南北方向发展,加强北翼和南翼与中心组团连接,串联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市民广场、体育中心、文化宫、大学城等。
2号线方案
东西走向。
由城西组团至横山桥片区,长25公里。
沿市区副轴布置,与1号线构成线网中的“十”字型主轴,将有力促进城西、城东组团、横山桥片区的发展,串联钟楼新城、勤业生活区、南北大街商业中心、文化宫、红梅公园、城东工业区等。
3号线方案
L型线路。
由京沪高铁常州北站至大学城,长28公里。
补充一号线功能,分担城市西侧南北方向客流,强化市中心与南部副中心的联系,串联城市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淹城遗址公园、常州科教城等。
4号线方案
L型线路。
由新龙组团至遥观宋剑湖,长34公里。
分担城市南部东西方向的交通需求,南段沿城市既有东西向交通轴,连接规划的中心组团和城西组团南部大型居住区、城东工业区,北段连接新港、新龙、高新组团。
我市轨道交通的设计理念:
一是贯彻“节能增效、注重环境”的原则,重视对中心区历史风貌、文物、环境、景观的保护,尽量减少动迁、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二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价值工程理念,根据线路的功能定位和客流规模,合理确定技术标准和规模,实现较好经济效益。
三是贯彻“安全第一、以防为主”方针,以降低轨道交通系统安全风险因素为宗旨,开展项目全过程系统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四是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选择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和结构形式。
五是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并满足施工、运营、规划、防火、抗震、人防、防水等要求。
常州地铁如何对接长三角城市?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势头日趋强劲,以城际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
我市将主要通过轨道交通,与沪宁城铁、京沪高铁等多处城际铁路的“零换乘”,实现我市与长三角城市的对接,成为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市地铁本身不能与其他城市相通。
我市目前地面上的压力
据统计,常州市区(含武进区)机动车拥有量约为63万余辆,其中,私人小汽车33万余辆。另有非机动车98万余辆(仅为交管部门登记数量)。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数量及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地面公交为主体的、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确立公交主体地位,才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交通问题的唯一出路。

图为B型车
A、B型车叫地铁 C型车叫轻轨
按照国际标准,A、B、C型车分别宽3米、2.8米、2.6米。
A、B型称为地铁,采用5~8节编组;
C型称为轻轨,采用2~4节编组。
1号线、 2号线:
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置29个站点:北海路站、新龙站、嫩江路站、新桥站、常州北站、华山路站、龙虎塘站、黄河路站、汉江路站、河海路站、奥体中心站、市民广场站、翠竹站、常州火车站、博爱路站、文化宫站、同济桥站、光华路站、茶山站、聚湖路站、定安路站、广电路站、长虹路站、武进区站、大学城北站、大学城南站、龙跃路站、阳湖路站、南夏墅站。
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置13个站点:城西中心站、五星站、勤业站、怀德站、南大街站、文化宫站、红梅公园站、五角场站、常青站、紫云站、青洋路站、城东中心站、颜家站。
最终的站点布置,还需要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经过专家论证,并报审批机关批准。
先建2条线 选用B型车
根据批准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近期将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形成“十”字型的轨道交通基本骨架,总长约53.88公里,设车站41座,预计总投资将达336.5亿元。
1号线一期工程自北海路站至南夏墅站,线路长约34.02公里,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9年上半年试运营;
2号线一期工程自城西中心站至颜家站,线路长约19.86公里,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下半年试运营。
1号线、2号线均选择长19米、宽2.8米、定员230至240人的B型车,运行时将采用6辆编组。
从目前到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1号线,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将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建设规划获批后,紧接着要报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展工程勘察设计,适时启动土地征用与房屋征收,开展施工招标等工作。
目前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初稿已基本完成,相关配套文件编制与报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同时,完成了常州北站、茶山站、大学城站、晋陵南路跨运河大桥等沿线多个节点的协调及专题研究工作,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勘察招标工作,勘察作业即将进场。
今年获批,为何后年开工?
今年5月1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常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1号线一期工程将在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据了解,这期间约1年半时间里,还有大量前期工作要做,需要报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以及环评、地质灾害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客流预测等12项支撑工程可行性的专题研究报告,要完成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标工作,完成勘察设计工作,提前实施一批交通疏解、管线与绿化迁移工程,开展土地征用和房屋征收等工作。前期工作时间很紧张,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和市、区有关部门将想方设法加快这些工作,确保201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1号线。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