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0日,“2012中国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与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邀请了相关部委领导和业内权威专家参会,旨在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对话、促进行业交流、缔造产业内外合作机遇。美国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总裁安锋受邀主持会议并在会后接受了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记者的采访。
安锋首先从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用户信心度两方面给记者进行了介绍。安锋总裁说道,美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工作总体良好,其中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为主体。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美国的生产销售已经达到一定规模,用户群也比较广泛。在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新能源车可能随处可见,比如丰田普锐斯(prius)这一车型,这可能是中国消费者比较熟悉的。而在纯电动车方面,相关的市场开发在美国则是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方兴未艾。目前日产聆风(纯电动车车型)在美国有售,并且IBM也正着力推动纯电动车的推广工作。美国的现在采用的是“早期采用者“(early-adaptor)的策略。对于纯电动车的接受度,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态度。社会大众对于纯电动车的接受度稍差,而环保主义者和环保爱好者群体对于纯电动车的接受度比较高,成为纯电动车的目标销售人群;并且新能源车是该群体追逐流行的标志之一,为这一群体推出的纯电动车会保持“小众”、“高端”、“时尚”的定位。这和中国的宣传策略和市场定位就不尽相同了。
对于中国的电动车的目标市场,安锋认为可针对三个群体,分别是政府、环保人士和一般大众。政府采购是中国首批新能源车辆的主要销售去向。从2011年统计的新能源车辆累积销售数据来看,在接近20000辆的新能源车辆的销售总量中,政府采购的新能源车数量是个人采购数量的5倍多。对于新能源车的大众化,目前中国还需要许多配套工作来辅助,并且还需在新能源车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上做出优化。
最后,安锋表示,新能源车产业需要理性发展,不要拔苗助长。在相应的技术条件下制定配套的行业标准将会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一种良好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