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将在年内投入一万辆公共自行车,使公共自行车在西安街头实现“常态化”,不但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也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当我们还在为上班堵车、油价上涨苦恼时,免费单车的出现,犹如一张陈年老照片,将我们拉回到“绿色出行”的单车时代。对于西安来说,要的不只是回忆,而是彻底的回归。
“缓堵保畅”、“节能环保”历来都是政府部门和广大市民关注的焦点。而根据日前西安市政府规划,年底前我市将在各大型社区、地铁接驳口投入公共自行车1万辆,使公共自行车在西安街头实现“常态化”,有效解决公共交通前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作为城市交通的有效补充,公共自行车一直被认为行之有效、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也是低碳环保、绿色健康、实现零排放的唯一公益性交通工具。”经开区城改办副主任雷卫东表示,“此次西安试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对于全面落实‘缓堵保畅’工作各项要求,是一次积极尝试。” “缓堵”新政出台 7月13日,西安公交出台八项保畅通举措,从即日起,西安市将投入13120 辆公共自行车,建设579个服务网点,主要集中在旅游景点和地铁出口站,方便市民和游客进行旅游出行和出站接泊。到2014年全市投放5万辆公共自行车,建成2000个服务网点,缓解交通压力。根据西安市政府《2012年度缓堵保畅工作安排》,年底前,西安市还将开通2-3条微型公交线,建四个公交枢纽站,并在东门—西门设立电子站牌,从而形成自行车、公交车、地铁有机衔接的公共交通系统。
“公共自行车具有即取即用、方便快捷和节能环保的优势,与城市公交车配合使用,不仅可以缓堵,而且有利于倡导绿色出行理念。”雷卫东表示,“作为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今年西安市将加大公共交通发展力度,协助加快现有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进度,优化现有公交网络和站点布局,增加公交车辆和专用道,年底前启动1万辆公共自行车投运。”
“建立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有利于提升西安城市形象,创建更加环保、自然、人文的城市环境,对于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西安而言,以自行车为切入点,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无疑是一条可选之路。”西安市建委相关人员介绍说。自行车助力公交“最后一公里” 在西安城市发展中,自行车一度扮演着重要角色。早在2009年,西安的自行车数量便超过340万辆。2011年3月,西安首家公共自行车自助站亮相南大街,拉开了西安建立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序幕。
之后的2011年4月,西安经开区率先启用城市自行车公共服务系统首批网点,50余名市民当日拿到了临时使用卡。作为首个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设区域,经开区分别在运动公园南门、经发大厦、出口加工区广场等10个网点,投放300辆公共自行车试运行。
该服务系统一期已建成的10个网点设置以中心区、未央路、文景路、明光路、草滩园区为主,逐步拓展到朱宏路、凤新路、开元路、泾渭园区等,形成了辐射全区布点的格局。
2011年年底,经开区将最早一批10个站点的300辆公共自行车集体“退役”,用新型的850辆环保车代替,并增设行政中心、凤城五路、市图书馆和城市运动公园等30个站点,极大满足了市民“自行车+地铁”的便捷出行方式。
作为经开区专门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公益自行车项目的企业,西安精键公共自行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键公司”)自2011年4月成立以来,按照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安排部署,公司一直奉行“推行低碳经济、解决交通拥挤、方便市民出行”的理念,在2011年做好经开区30个网点的基础上,探索具有西安精键特色的公共自行车管理运营模式,并向西安市以及西北地区推广。
与此同时,一改之前的办卡、刷卡、取车等一系列繁琐手续,2012年3月,精键公司与中国移动展开战略合作,联手开通手机一卡通,市民不用更换电话号码,只需在移动营业厅重新办理一张带有“手机一卡通”的专用SIM卡,开通服务后就可享受刷手机取车的方便。
“此项服务是经开区公共自行车将‘绿色、低碳、环保’的公共交通理念与移动通讯相结合,旨在打造一项‘畅通交通’的重大便民、惠民工程。”雷卫东说,“通过自行车这一零排放的交通工具,与公共管理系统结合起来,不但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也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城市公交系统改革
“自行车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有效补充,十分方便,尤其是地铁2号线开通后,‘自行车+地铁’的便捷出行方式受到了广泛推崇。”市民王丽难掩喜悦,“以后这样的服务站会像公交站一样普遍,距离三五百米就有一个,每个服务站有一二十辆自行车,供市民全天候租用。”
实际上,将自行车纳入到公共交通系统中,在许多国际化城市被证明是一种缓解交通拥堵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里昂、巴黎、哥本哈根、伦敦、杭州、北京、上海等众多城市都实施公共自行车系统,不仅缓解了人们出行的压力,也将低碳、环保这一理念贯穿人们的生活点滴中,取得了较好社会效应。有数据显示,每投入1万辆公共自行车,可替代公交汽车1000辆。
杭州作为在全国率先推行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城市,自2008年5月启动该服务以来,形成了遍布全市的网络,已建成2000多个公共自行车网点,投放公共自行车6万辆,网点遍布公交站,社区、商场和学校,日均租用人数25万人次,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工具和城市公共交通的必要补充。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涉及交管、城管、规划、建设、绿化、电力等多个部门,需要部门高度配合与支持,否则难以顺利推进。”西安公交总公司负责人表示,“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不是投放几辆自行车那样简单化的事情,如果不对与此相关的支持系统进行系统性更新,那么,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也会产生新的城市病。”
有关专家分析,城市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是一个时代性趋势,于国于民都有利,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基本的原则是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益服务。这就要求政府要调研立项、出台“国标”、整合资源、协调力量、大力扶持、稳步推进;企业要积极参与、创新研发、产品过硬、安全可靠、服务优质、管理到位、注重公益。
专家指出,城市自行车公共系统建设是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一次革命性的改变,而支持这种改变的,当是城市汽车通行权与行人通行权再平衡理念的引进和实践。
西安公交多举措缓堵
西安公交总公司近期出台八项 “缓堵保畅”措施,每周一、五上班早晚客流高峰期间将在北大街、小寨、南门等13个站点及易堵点的张家堡、图书馆、方新村等8个路段,组织1000余人的公交志愿者队伍,在客流高峰的线路纠违。
为使上下班高峰时段的乘客迅速疏散,西安公交总公司在城区11个大客流集散点增发34条线路的173辆区间车,缩短乘客候车时间。针对交通堵塞严重点,在6条线路增发30辆大站快车,以避开西安公交车堵点,加快线路周转速度。
进一步加快西安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将智能调度线路由5条增加至13条。使4路、25路、40路、103路、37路、45路、203路、43路、103路、五龙专线、700路、313路、212路等13条线路的智能调度设备的安装,实现智能调度功能。
同时,为给市民提供准确乘车信息和人性化服务,在主城区内1条道路增设20个站点试行电子站牌,为市民提供准确乘车信息和人性化服务。
红旗西路枢纽站7月底交付使用,207路、619路、k618路等3条线路,85辆车可进入该公交枢纽站停车进行调度。
城南客运站8月份试营运,125辆车可以进入城南客运站;年底城东枢纽站交付使用,6条线路165辆车的可入场停放。减少公交车马路上停车、掉头。
每周一、五上班早晚客流高峰期间将在北大街、小寨、南门等13个站点及易堵点的张家堡、图书馆、方新村等8个路段,组织1000余人的公交志愿者队伍,在客流高峰的线路纠违。
以快捷、环保、健康、经济的出行方式满足不同乘客出行要求。根据政府规划,试点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年底前投入1万辆自行车,在地铁站、公交主要站点试点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形成3公里范围内便捷通达的自行车接驳网络,方便市民短途出行和转乘。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