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郑州地铁优惠卡曝光 6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学生5折
发布时间:2013-8-210:0:0来源:郑州晚报作者:未知点击量:2193   

新建的地铁市体育中心站地下通道非常漂亮

    昨日,地铁1号线票价听证方案、定价成本监审等材料正式发放到了听证会参会人员手中。据悉,在听证方案中,还特别对老人、伤残人士、中小学生、儿童四类人群在乘坐地铁享受优惠进行了说明。

    运行人次成本为2.45元/人次

    据了解,票价制定受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政策、居民承受能力、企业运行成本、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合理比价、公共财政负担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需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在综合考虑后研究拟定了郑州地铁票价方案。

    从2012年开始,郑州市物价局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调研,郑州市价格成本监测所对地铁1号线票价成本进行了审核并出具成本测算报告。

    根据郑州市价格成本监测所出具的成本测算,郑州地铁1号线总投资150.842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5.76亿元。年运行成本为2.88亿元,运行人次成本为2.45元/人次,年完全成本为9.65亿元,完全人次成本为8.19元/人次。

    方案一更适合长途乘客

    1号线一期工程有效乘车线路长度25.41公里,最小站间距0.94公里,最大站间距2.35公里,平均站间距1.34公里。共计20个站点、19个区间。由于郑州的城市规模和功能布局特点,轨道交通在中心城区的站间距小,在外围城区的站间距大,站间距差异较大。

    郑州市物价局此前发布了郑州市地铁票价听证会二号公告,其中公布了两套地铁票价方案。

    方案一:起步2元可乘4公里,4~18公里里程内每递增7公里加1元,18公里里程以上每递增9公里加1元。坐完全程需5元。

    方案二:起步2元可乘6公里,6~16公里里程内每递增5公里加1元,16公里里程以上每递增7公里加1元。坐完全程需6元。

    两种票价对比来看,6公里内,方案二优惠,有利于短途乘客;16公里以上,方案一优惠,有利于长途乘客。

    2元钱,方案一可以坐4公里,方案二可以坐6公里。

    3元钱,方案一和方案二都可以坐11公里。

    4元钱,方案一可以坐18公里,方案二可以坐16公里。

    5元钱,方案一可坐27公里,方案二可坐23公里。

    6元钱,方案一可坐36公里,方案二可坐30公里。

    考虑到今后地铁路网全面铺开后,乘车距离都将变长,以后市民就要考虑花更少的钱乘坐更远的距离这个问题了。

    地铁对特殊群体推出优惠卡种

    郑州公共交通中,公交车就有老人卡、学生卡等优惠卡种,此次郑州地铁也将对特殊群体推出优惠卡种。

    按照方案,65周岁以上持郑州户口的老人,在工作日非高峰期和节假日全天可免费乘坐(工作日高峰时段指7:00~9:00,17:00~19:00),每月限乘80次。

    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盲人分别凭《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人民警察证》及《盲人乘车证》免费乘坐地铁。其他残疾人乘坐地铁,按照相关规定可享受免费乘车或优惠乘车待遇。

    郑州市全日制中小学校学生凭相关证件购买相应票卡,乘车时持相关证件及票卡可享受五折优惠。

    每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乘车,超过一名按超过人数购票。

    使用储值票享受票价九五折优惠,储值卡余额不足以支付所到达车站的实际车费时,可尾程透支一次。

    地铁站点将建7座公交场站

    11月30日前,地铁1号线沿线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将全部建成

    继周一公布地铁票价两套方案引发市民热议后,地铁1号线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建设方案也于昨日正式发布。

    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将保障市民乘坐地铁时,实现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与私人交通工具的有效换乘,建设方案由市政府统一规划,由规划、交通、园林、公交公司、轨道公司各部门共同实施。

    根据规划,将新建大型公交场站7座,分别位于西流湖站、西三环站、二七广场站、会展中心站、东风南路站、博学路站,市体育中心站。新建大型停车场增加4座,分别位于西流湖站(10000㎡)西三环站(4500㎡)博学路站(5000㎡)市体育中心站(8000㎡)。新建公交港湾21对,出租车停靠站46处,自行车换乘处64处。郑州东站、郑州火车站两座站点的综合交通换乘方案列入专项规划实施。

    按计划,11月30日前地铁1号线综合交通换乘系统将全部建成,保证地铁1号线顺利开通运行。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