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9月20日讯 据交通运输部消息,2013年自行车、步行系统整治第二批项目已经确定,共含地铁4、5、6号线沿线开阳路、西直门外大街、车公庄西路等10条道路及三环辅路中不达标点段,以及官园桥、苏州桥等11处二、三环桥下路口,目前正在进行细化设计,将于近期组织实施。
据统计,自今年8月第一批示范路完工以来,沿线自行车出行量增加3.2%,步行出行量增加2%。
第一批示范路完工后自行车出行量增加3.2%
所有工程全部完工后预计减少碳排放3672吨
截至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批示范路天坛东路、崇文门外大街、崇文门内大街、东单北大街等4条道路及和平西桥桥下路口步行、自行车系统整治。共计加宽步道2578平米,挪移停车位240个,设置机非隔离带1812米,设置彩色非机动车通行带1074平米、路口渠化2处、设置反光标志4处。同时,结合日常养护和大修工程完成修复步道20000平米、新建步道12000平米、完善盲道系统1900延米、改造公交港湾3座、调整完善主辅路出入口2处。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的调查研究显示,2013年第一批示范路完成后,沿线自行车出行量增加3.2%,步行出行量增加2%。2017年所有工程完工后,将吸引更多的人绿色出行,预计年节约汽油约136万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672吨。
铺设彩色非机动车专用带 和平西桥右转车速提高10%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对和平西桥彩色非机动车专用通行带铺设前后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的冲突、让行、遵章率、速度等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彩色非机动车道规范了非机动车的行驶轨迹以及等待二次左转的区域,对机动车有醒目警示作用,非机动车和右转机动车之间的冲突降低了50%。明确直行非机动车在绿灯阶段的路权,右转机动车主动让行车直行非机动车的比例增加15%左右。非机动车得到了合理明确的引导,使用非机动车道的遵章率提高5%。此外,由于彩色非机动车道铺装进一步规范了非机动车等待二次左转的区域,减少了对右转机动车的干扰,车速提高10%左右,路口使用效率得以增加。
第二批整治项目方案正在细化 地铁周边10条道路重点整治
今年主要在三环路内对地铁4、5、6号线沿线道路和二、三环路辅路的自行车和步道系统开展试点整治。
北京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已经确定了今年第二批整治项目。重点整治地铁沿线的10条道路,包括地铁4号线沿线的开阳路、菜市口大街、西四南大街、新街口南大街、西直门外大街、关村南大街;地铁5号线沿线的蒲黄榆路、东四南大街;地铁6号线沿线的车公庄西路、朝阳北路。此外,还将对三环辅路中不达标点段和官园桥、苏州桥等11处二、三环桥下路口进行整治。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方案的细化设计,将于近期组织实施。
至2017年整治工程三步走 自行车、步道系统将连片成网
在2013年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从2014年起,拟分三个阶段对五环内的城市道路进行自行车、步道系统的整治完善。第一阶段为三环以内的道路;第二阶段为三环至四环之间道路;第三阶段为四环以外道路。
具体道路的选择将根据地铁沿线及公交场站周边需求进行,同时,还将积极协调各区同步进行整治。尽量使城市道路的自行车和步道系统连接成网、成片,形成规模效应,力争2017年全面完成并进行总结验收。
整治占道存量同时严控增量 市管道路无障碍率达到93%
步行、自行车道系统整治的关键在于规范停车行为和占道设施,增加导向标识,完善交通设施,改善人行道通行宽度,避免新增占压人行道设施,此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公众安全驾驶和出行的意识。
今后路政部门将加强对非机动车和人行步道设施占压的审批,有效控制新增占路设施,在整治存量的同时严格控制增量。要求各建设单位在限定条件下改进设备尺寸,因地制宜,适合现况道路条件建设,在保证人行道的通行宽度的同时,合理布局,与周边景观协调一致。道路养护管理单位在道路巡查过程中,不仅对占掘路现象进行巡视,修复路面破损,还将对管线施工规划设计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避免新增的占压现象。
自2008年以来,路政部门按照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标准,结合全市城市道路桥梁养护工作,通过安排步道及无障碍设施整修专项工程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城市道路无障碍通行水平。目前,全市市管城市道路的无障碍设施总里程达到了1809公里,占市管道路步道总里程的93 %。盲道设施整治完成后,还需加强管理,防止被占压。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