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泛珠合体”:构建南中国交通大格局
发布时间:2013-10-1014:9:45来源:环球网作者:未知点击量:1642   

  文/顾海凇 陈芳媛

  一个地区的交通建设与该地区把经济流向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心放在哪里密切相关。

  打开中国地图,“雄鸡”沉甸甸的腹部,以大珠三角为龙头,南部中国的活力在区域交通的新格局下获得了巨大释放。

  自2004年由广东发起,推进“9+2”泛珠区域合作以来,10年间,泛珠区域交通与经济合作相辅相成,形成了东、中、西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资源互补的良好机制,催生了南中国对接东盟发展的强大平台。

  大合作,交通优先成共识

  以交通换时空,交通网络化、一体化,这是维系“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必要条件。

  2004年,在首届泛珠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优先发展交通成为“9+2”各方共识。针对“9+2”各省区资源差异大,同时地理上天然屏障造成交通不畅通的状况,交通部、铁道部在会上吸纳各方诉求,提出打造泛珠“一日交通圈”的构想。

  2006年3月,首个由国家部委直接组织、编制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专项规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出炉,规划期至2020年。整个规划按照“核心辐射、周边通畅、‘港路’联动、消除障碍、协同推进”的方针,来全面推进区域公路水路交通的建设和发展。

  泛珠三角高速公路网作为《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到2020年区域内布局的形态可归结为“十射、六纵、五横、六条国际通道及三个环线”,将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以广深(港)和广珠(澳)为主轴,以环线及放射线为骨架,以纵横联络线为补充的城际高速公路网络。

  《规划纲要》同时对泛珠三角区域沿海港口、内河水运等作出2020年前详尽的规划。以沿海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为例,按照《规划纲要》,在继续保持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前提下,将充分发挥香港和珠三角地区沿海港口的整体优势,形成以深圳、广州、厦门为干线港,福州、泉州、汕头、虎门、珠海、湛江、防城港、海口等为支线港,其它港口为喂给港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2008年,泛珠三角地区专门制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作专项规划》,推动形成合理分工、协调发展、衔接配套、在较高层次上适合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系统,促进泛珠区域内无障碍协调发展的统一运输大市场的形成,建成西南出海大通道、珠江流域出海大通道、东盟国际口岸快速通道,缩短泛珠三角与国际市场的时空距离,提升泛珠三角区域国际竞争力。

  大格局,交通一体化步步推进

  2013年6月,在贵阳召开的第9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交通建设专题会上,泛珠9省区发布贵阳共识,其中跨界交通发展成为焦点。

  9省共同提出,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合作。重点加快泛珠区域跨界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泛珠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

  公路方面,9省提出加快杭(杭州)瑞(瑞丽)高速、厦(厦门)蓉(成都)高速、银川至百色高速贵阳-罗甸-百色段等多条高速公路通道项目,统筹通道建设标准和建设时序,完善泛珠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区域铁路方面,加快国家规划的沪昆、贵广、赣龙铁路扩能工程等干线铁路建设,沪昆贵阳以东段、贵广铁路及杭长客运、赣韶铁路2014年底建成通车。进一步完善区域内铁路发展规划,共同推进跨省区铁路建设,构建区域铁路快速运输网络。

  同时,各省还将在水运发展方面加强沟通,按照通航条件加快区域航道的规划和治理,推动区域水道的畅通。据悉,9省将共同推动红水河、赤水河、都柳江等跨界河流的综合治理,推动水运交通发展。

  回顾泛珠区域的交通合作,可以说是立意高、起步早、效果好。

  2004 年 3 月,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四川、广西、云南、湖南、贵州和重庆等 10 个省区市,签定了《泛珠三角经济圈九省区暨重庆市道路运输一体化合作发展议定书》,互相开放交通市场。

  2005 年 4 月,广州、南昌、长沙、南宁、成都、昆明、贵阳、福州八个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交通主管部门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交通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泛珠三角区域道路、水路运输行业的发展。 

  在出省通道建设方面,在国家规划指导下,各省区加强合作,相互协调,泛珠三角区域已建成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同时,相邻省区签订《省际公路规划建设备忘录》,在今后的省际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建设、改造中加强沟通,尽量做到建设同步、相互衔接。 

  对泛珠交通合作建立了区域交通一体化的良好机制的标志性事件,是2009年泛珠三角区域在南宁共同签署《“9+2”交通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9+2”各方交通建设将形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同步发挥效益的发展格局。

  区域交通一体化实现了1+1>2的效果。一个突出例子,2012年底,泛珠9省区共建成高速公路30629公里,而在此前的专项规划中,到2020年的目标仅是26000公里。

  大跨越,贵州加长“交通短板”

  泛珠交通一体化,贵州是受益者。

  贵阳与广州之间快速铁路和高速公里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实施便是由于泛珠合作的背景。其中贵广铁路2014年年底就将通车,贵阳与广州之间进入4小时经济圈。

  这些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交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把贵州建设成为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为推动贵州交通大发展、大提高提供了重要契机。一个北上京津、南下港澳、东入湘桂、西进川滇的现代化快捷综合交通体系正日臻完善。

  贵州成为了中国铁路建设的主战场之一。2012年,全省铁路投资达到264.44亿元,在全国排名前三位。目前,在扩建贵阳站、新建贵阳北站和贵阳东站的同时,正在加快建设贵广、渝黔、成贵、沪昆客运专线等10条铁路,形成“一环十射”的枢纽格局。贵阳枢纽将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配套齐全、功能完整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

  大力发展快速铁路将使贵州更便捷地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在有效参与全国区域经济分工合作中谋求更大发展。贵广、沪昆客运专线2012年下半年恢复建设以来,建设速度极快。目前,贵广线贵州与广西段基本上建设完工,预计2013年内最先开通贵阳至广西桂林的火车,年底实现全线通车。沪昆客运专线也将在2014年年底通车。这两条铁路的开通,将直接把贵州与珠三角、长三角联系起来。而随着渝黔、成贵铁路的建设,贵广、沪昆铁路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届时重庆、四川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的时间将大大缩短。

  截至2012年底,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630公里,是10年前的5倍。到2015年达到5100公里。特别一提的是2012年底贵州以13条高速公路集体开工为标志,开始实施的高速公路建设三年会战。

  三年大会战将实现贵州高速公路建设五大目标:县县通高速公路;建成贵阳市到其他市(州)双通道;新建成8个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与相邻各省(区、市)形成2个以上省际通道,使高速公路出省通道达到15个;高速公路覆盖全省规划的5个1000亿元产业园区、10个200亿元产业园区、20个100亿元产业园区及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开工高速公路1000公里以上,贵州通车和在建高速公路规模达6100公里以上。五大目标将促进贵州与泛珠地区快捷连接。

  航空格局“一干十三支”拉近时空距离。2013年4月22日,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全面专场投入使用,成为贵州通往世界的“空中桥头堡”。2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将实现贵阳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航班往返全覆盖。预计2013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人次,由此迈入大型繁忙机场行列。

  水运航道“通江达海”。根据《贵州省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全省将用20年左右时间,形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干支相通、江海直达,与其他运输方式及周边省(区、市)水运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全省水运体系。

  后来居上的贵州交通将成为“泛珠通衢”。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