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市新愿景 中山交通再先行
发布时间:2013-10-1816:20:56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未知点击量:1842   

    城际轨道结束了中山没有铁路的历史。

    核心提示:“交通先行、先行再先行”,道路交通建设是中山融入珠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也是提升城市区位优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山市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骄人战绩,与此同时,规划未来中山交通蓝图的《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12年~2030年)》和《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年~2030年)》也于今年先后出台,透过这个蓝图,我们似乎可以触摸到中山未来的城市愿景。

    武功:
    六脉神剑

    释义:

    六脉神剑出自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是大理段氏的最高武学,指力所能及之处,犹如一柄无形之剑。经络理论认为,人体主要由正经十二脉和奇经八脉构成,很多武林高手要打通任督二脉才能练就更高层次的绝招。城市路网好比人体的经脉,交通建设就好比打通任督二脉。

    成绩:多条干线公路通车

    中山的交通建设在前几年的基础上更上了一个台阶。其中,新岐江公路即现在的沙古公路,起于西区沙朗,经沙溪、东升、横栏,止于古镇镇,全长18.76公里。该路段通车后,从城区至古镇的车程仅需20多分钟,比之前车程省下半个小时,现已成为城区与古镇之间的快速通道。
    位于中山北部的福源路,是广珠中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途经港口、三角两镇,连接阜港公路和金三大道。该路段通车后,从城区到三角,无需再挤中山港大桥,走港口经福源路到三角,只需半个小时,比原来时间缩短一半。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也已全线通车,成为广州、佛山、中山往返珠海、澳门之间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除此之外,纵四线、省道S364十水线、中山港大桥扩建、广珠中线二期、古神公路二期等重大工程也在建设之中。

    规划:“四纵五横”连全城

    今年先后发布的《中山市干线公路网规划(2012年~2030年)》和《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2年~2030年)》,规划了中山未来的交通蓝图,其中包括打造“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的愿景。

    据悉,高速公路网全长655km,其“四纵”是:纵一为深中通道广珠连接线,纵二为广珠高速,纵三为广珠西线高速、纵四为小榄快线。“五横”是:横一为佛江高速一广中江高速,与虎门大桥对接;横二为中江高速,与深茂铁路公铁大桥对接;横三为中开高速,与深中通道对接;横四为西部沿海高速,与港珠澳大桥对接;横五为香海高速。届时,中山至周边6城将实现60分钟全覆盖;主城区至各镇区将实现30分钟全覆盖;各镇区至临近高速公路出入口将实现15分钟全覆盖。

    另外,中山还将打造三环路网:一环囊括主城区,由主城区现状长江路、北外环路、G105和南外环路组成;二环囊括中心城区,由沙港公路、原纵四线南段、南外环西沿线、南外环、博爱七路和逸仙路组成;三环包围大部分镇区,由加四线、横二线、加二线、纵六线、横五线和纵一线围合而成。

    轨道:7条城轨途经中山
    继广珠城轨广州南至珠海北和广珠城轨实现全线通车之后,中山拥有了7个城轨站。这实现了中山前往广州、珠海、澳门等重要城市的快速通达,结束了中山没有铁路的历史。不过,中山境内铁路建设的步伐并未由此停步。

    据了解,未来途经中山的城际轨道将多达7条,分别为广珠城际、广中珠澳城际、中莞城际线、广佛江中珠、肇顺南城际、珠斗城际、深珠城际线。
    其中广珠城际将开通国铁长途,强化城际客运服务功能,增加发车密度,缩短发车间隔,升级城市内部交通接驳设施水平;广中珠澳城际目前正与广州、珠海进行前期研究,争取纳入珠三角城际轨道网,形成珠江西岸第三条南北向城际通道;中莞城际线中山境内正结合深茂铁路立项开展前期工作,中山北站至虎门段与深茂铁路共通道;广佛江中珠也将争取接入中山,预留广佛江中珠城际接入广中珠澳城际规划条件,促进城际轨道联网跨线运营;肇顺南城际则将争取经南沙枢纽南延经入中山东站,强化翠亨新区与南沙新区的交通联系。另外,还将预留珠斗城际坦洲境内通道。

    近期建设:

    区域设施

    重点推进中山北站扩建及中开高速、小榄快线、深茂铁路、广中江高速、佛江高速、南沙疏港铁路建设,开展广中珠澳城际、中莞城际、中江高速东延线、中山港支线等的前期研究工作。

    城市设施
    重点推进长江路快速化改造、北外环路改造、沙港公路改造及南延、南外环西延线、广珠中线、城北东西贯通线、东圃路、翠山公路、X573改造、东部快线续建、纵四线、北三环东段、古神公路二期等13条路的建设,推进中山市BRT首期工程,推广公共自行车至各区镇和八场十三站公交场站建设。开展城市轨道1、2、3号线等前期研究工作。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