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是值得提倡的绿色交通方式,在城市可持续交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日前,石家庄市市长、市城乡规划委员会主任王亮主持召开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家庄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规划》充分考虑慢行交通的发展实际,制定了合理的发展策略和政策,并提出2020年石家庄城市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将不低于55%。
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网络
《规划》分别从慢行道空间网络布局、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体系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环境规划几个方面进行石家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规划,制定实施计划,并提出管理政策和措施。《规划》提出,基于石家庄步行、自行车发展实际,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规划目标要求,2020年石家庄城市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55%。为此,石市将利用道路、水系,结合城市绿地等构筑城市慢行体系;制定有效措施,减少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确保慢行交通出行路权,改善出行环境;做好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衔接,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网络。
市区新建20座过街天桥
《规划》提出,根据功能定位和出行分布特征对省会城市道路进行梳理,构筑主通道、辅通道、连通道和绿色休闲道四级慢行道路体系。形成12横16纵,全长500千米的主通道,400千米辅通道,200千米绿色休闲道。制定各级慢行道的断面形式,优先保证便道、自行车道宽度的最小宽度,合理分配路权。
同时,结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石家庄市商业设施规划,同时考虑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两侧过街需求进行布设。规划保留现状23个天桥,6个过街地道,新建20座过街天桥,新建31座过街地道,另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实现50处地下过街。
远期投入40000辆租赁自行车
石家庄公共自行车发展,以接驳公交;服务短距离出行,解决自行车停车和管理的困扰;服务大型旅游、休闲景点为功能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采用滚动的规划方式,在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高校点布设。《规划》提出,侧重解决当前交通需求,近期布设200个租赁点,投入10000辆自行车。研究和借鉴国内武汉、太原、杭州等城市发展经验,远期规划布设10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店,投入40000辆自行车。
结合轨道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公交首末站客流量规模,规划设置105个自行车停车场,共3.0万个停车位,实现自行车交通与公交无缝衔接。
减少路内停车,保障自行车路权
《规划》提出,消减过多路内停车,保障步行自行车路权。城市机动车停车主要通过项目配建及建设用地内的社会公共停车场解决。禁止占用步行道、减少占用自行车道停放。
统筹考虑规划慢行道(自行车道)等级、功能、交通流量等,采取主通道禁止停车,辅通道早晚高峰限时停车等措施,保障慢行交通路网顺畅。
对电动自行车实施分类差别化管理,“车速≤20km/h,车重<40kg标准,采用普通自行车车架结构,纳入非机动车管理;将轻摩化的电动自行车“车速>20km/h,车重≥40kg从电动自行车中分离出来,纳入机动车管理,实行与摩托车相同的管理方式。逐步引导长距离的电动自行车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
近期多条道路将改造
《规划》提出,结合城市近期交通建设规划,充分挖潜中心区现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潜力,通过交通组织和必要的基础设施改善,改善重点区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行条件,初步构筑慢行网络。
据了解,近期省会将规划赵佗路、北新街等12条,设置20公里机非隔离设施;改造公交站点,形成临时港湾式停靠站。对槐北路、东岗路等6条道路,共计26公里进行便道改造,形成3.5米宽的自行车道。
二环路、体育大街(河北科大)、东岗路(一院)、和平路共新建过街天桥6座;裕华路、新胜利大街等道路新建过街地道13座,另结合轨道建设形成过街地道24座。
同时,沿水系形成百公里自行车绿道休闲系统,自行车道宽度3.5米,沿河设置宽度1-2米的步行道。利用二环路绿化带,建设40公里,绿色休闲道宽度为3.5米,串联沿线绿色公园节点。沿民心河
两侧设置60公里休闲道,楔形渗入城市中心。
(河北青年报 彭丽晗)雾霾频袭、交通拥堵,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和出行环境让不少人更倾向于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在省会,“放下汽车、骑上单车”已成为不少人的新选择。
不过,有限的道路资源和既有的规划设施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让“绿色出行”不尽如人意。
目前省会街头的自行车租赁服务采用政府批建、企业主导的有偿租赁模式
日前,石家庄市专门制定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简称《规划》)已在石家庄市城乡规划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获原则通过。
打造12横16纵慢行道路体系、新建20座过街天桥、规划设置105个自行车停车场、近期布设200个自行车租赁点……《规划》从慢行道空间网络布局、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体系规划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空间环境规划几个方面制定了实施计划,并提出管理政策和措施。
招数1扩慢行道
省会慢行道体系 共涉“12横16纵”
《规划》提出,根据功能定位和出行分布特征对城市道路进行梳理,构筑主通道、辅通道、连通道和绿色休闲道四级慢行道路体系。
将建设形成12横16纵,全长500千米的主通道,400千米辅通道,200千米绿色休闲道。
制定各级慢行道的断面形式,优先保证便道、自行车道宽度的最小宽度,合理分配路权。
招数2添地道桥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 设地下过街50处
在具体道路设施及方面,《规划》提出,结合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石家庄市商业设施规划,同时考虑快速路和交通性主干道两侧过街需求布设人行立体过街设施。
规划保留现状23个天桥,6个过街地道,新建20座过街天桥,新建31座过街地道,另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实现50处地下过街。
结合轨道站点、公共交通枢纽、公交首末站客流量规模,规划设置105个自行车停车场,共3万个停车位,实现自行车交通与公交无缝衔接。
招数3增自行车租用点
近期设200个点投万辆便民自行车
在省会街头,穿梭于街道上橙绿相间的便民自行车很是打眼。
省会投放便民自行车始于2011年。当年交管部门将1000辆免费便民自行车投放到街头,设置了15个借车点,主要分布在中山路、裕华路、槐安路沿线及老火车站(现解放广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等人流集中场所,但因管理维修保养等原因,这批自行车2012年下半年开始再未出现。
今年5月份,石家庄再次投放了一批便民自行车,设置10个租赁点。但因租赁点少、押金费用高等原因,目前这批自行车的利用率也不是太高。
此次的《规划》也涉及到了今后公共自行车的发展。《规划》提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采用滚动的规划方式,在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高校点布设自行车租用点。
近期将布设200个租赁点,投入10000辆自行车;远期规划布设10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店,投入40000辆自行车。
总体目标
步行、自行车出行到2020年不低于55%
据悉,《规划》提出了今后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具体目标。《规划》指出,基于石家庄步行、自行车发展实际,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规划目标要求,2020年,石家庄城市步行、自行车出行比例不低于55%。
利用道路、水系,结合城市绿地等构筑城市慢行体系。
制定有效措施,减少步行、自行车与机动车冲突,确保慢行交通出行路权,改善出行环境。做好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衔接,打造“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网络。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