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东莞:自行车道竟设在人行道上
发布时间:2014-1-816:5:22来源:羊城晚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295   

  羊城晚报记者 唐建丰

  绿色出行渐成趋势,选择自行车出行,既节约环保,又能缓解交通压力、锻炼身体。

  但东莞的自行车一族却吐槽称,东莞部分道路没有自行车专用车道,或是自行车道很窄,且和人行道混在一起,导致出行难、停车难。

  这一现象也被东莞市政协委员袁世豪所关注,7日,在东莞举行的“两会”上,他提交《关于自行车道建设和管理的建议》预案,建议取消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道。他认为将自行车道设在人行道上十分不合理,由此发生的交通事故责任无法区分,自行车道形同虚设。

  骑车市民寥寥无几

  东莞的自行车发烧友卢先生曾经多次骑自行车前往广州、深圳、惠州等地,一次,他打算尝试从家里骑自行车到东莞松山湖的松湖花海景区。原以为沿途会有自行车道,但事实让他傻了眼:一路上,有的自行车道断尾,有的地方虽有道,但很窄,与人行道的间隔太小不安全,有的自行车道是烂路一条。“特别是东城中路那一段,都被停放的汽车压坏了,至今仍未修好。”卢先生说。

  7日上午,东城雍华庭十字路口,羊城晚报记者发现,30分钟内仅有两位市民骑自行车经过。

  在旗峰路汇峰中心路口附近,羊城晚报记者同样发现骑自行车的市民寥寥无几。

为什么市民不喜欢选择自行车出行呢?记者在公交站随机采访了几名候车的市民发现,市民不愿骑自行车出行的原因主要是自行车没有地方停放,而且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不佳。市民李先生说,东莞的自行车道设置不够合理。

  委员建议人车道分离

  自行车道设置不完善,私家车占道,车友出行难的问题,也引起了东莞市政协委员袁世豪的注意。袁世豪在一份名为《关于自行车道建设和管理的建议》的预案中提到,健康、节能、环保、方便、经济等因素使自行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且对解决堵车之困有一定的疏导作用,但与此同时,因自行车而发生的车祸事故也越来越频繁,停车难问题日渐凸显。

  袁世豪认为最大原因是东莞自行车道设置不合理。东莞不少交通道路没有设自行车道,自行车与机动车争道,易引发交通事故。

  此外,人行道上设置自行车道,那么在自行车道上碰撞伤人,法律上应由谁负责任呢?

  在预案中,袁世豪还提到,自行车道管理体制不健全,市民守法停车意识淡薄,不少司机临时停车时往往选择就近路面停车而不愿意停放在停车场,导致违法占用自行车道停车现象严重,使所谓的自行车道基本无法使用。这种现象在莞城、东城的政府行政中心附近、商业中心区、学校周边等尤为突出。

  因此,袁世豪提出取消人行道上的自行车道,在条件允许的机动车道旁边设置自行车道,加强自行车道的管理,并大力加强新的自行车道的建设和维护。

  绿道不等于自行车道

  2011年底,东莞编制完成了《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总体目标是建设总长约2263公里的绿道,至2013年11月,东莞已建成绿道里程950多公里。

  但不少喜爱骑自行车的市民却认为,绿道仍然停留在一个形象工程的层面上,未能对城市交通或市区居民出行方式改善有所帮助。

  袁世豪认为,城市绿道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出行的快捷通道,而非日常交通出行,所以绿道不能等同于自行车道。

  东莞市规划局表示,2011年该局制定了《东莞市城市与社区绿道分类建设标准》,要求在基础条件合适的地段建设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分离的慢行道。同时,在城市道路项目规划中,也注重“以人为本”,积极推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