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路架桥、供水供气,到绿化园林、垃圾处理,还有城市污水处理和市政维护……厦门市政园林局可以说是管得最“宽”的一个部门,而且其中每一项都关系到“美丽厦门”的建设成效,也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新的一年里,可供厦门市民游玩的绿地、公园将更多,城市供水保障将更加有力,城市积水点整治进一步推进,将减少内涝隐患,岛内外主干道将越来越通畅,更多居民可以用上天然气……厦门市政园林局局长蔡允嘉日前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还透露,今年厦门市将力争完成200公里的自行车道建设。
记者 主父真真 通讯员 李力
筼筜湖步行系统完成拓宽,松柏湖步行系统建设启动,增加了美仁园、钟宅小游园等37处小游园和街心公园,建成枋钟路和疏港路下穿通道,让更多同安居民用上了天然气……2013年,厦门市民享受到了市政建设带来的诸多便利。
但是,暴雨对城市排涝系统的严峻考验、筼筜湖的臭味以及日益增多的城市垃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前日,厦门市政园林局局长蔡允嘉接受晨报记者专访。
2014年,围绕建设“美丽厦门”的目标,作为与“生态美”建设最密切的部门,厦门市政园林局将重点构建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道路、供水、供气、防洪排涝、垃圾污水处理、绿化、园林和林业等市政设施,并把提高中心城市功能和防灾减灾能力作为年度目标,加快解决市政园林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
防洪排涝
改造20个积水点,建排涝工程
记者:去年5月的大暴雨让厦门多个区域被淹,厦门的地下排水系统也面临诸多质疑。今年雨季,如果大暴雨再次出现,厦门如何应对?
蔡允嘉:我们从去年几次降雨受淹中汲取了经验、教训,编制了本岛防洪排涝规划。按照新的防洪标准,对城区道路的20个积水点实施改造。目前,吕岭路金城蓝湾门口、仙岳路高架桥西浦路段、湖滨中路茶厂段、莲前铁路下穿、金湖路铁路下穿等10个积水点改造已完成。湖滨南路垫高等4个积水点的改造基本建成。其他6处积水点改造正在进行方案设计等前期工作。
这些防洪排涝设施建成后,可以基本解决我市主要城区的洪涝问题。同时,去年实施的岛内44条排洪沟清淤工程,累积清理淤泥37万立方米,提升了主要城区排水通畅水平。
此外,今年还将实施湖里区围里社、西潘社、洪水头村和思明区岭兜、前埔前村等防涝工程建设。启动筼筜湖第二排涝泵站建设前期工作。并逐步完善排洪沟、管网清淤制度,对城区排水管网实施清淤疏通和改造,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关键词
垃圾处理
推进垃圾焚烧固废处理
记者:随着人口增加,城市的垃圾量也飞速增加。厦门每日垃圾收集量从十几年前的几百吨增加到现在的3000多吨。越来越多的垃圾今后如何处理?
蔡允嘉:厦门去年建成了海沧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并开始点火试运行,还建成了后坑垃圾分类处理厂。推进后坑污水站改扩建工程和瑞科技生活垃圾资源再生示范工程(BOT)等项目建设。
今年,为应对生活垃圾的增长,将加快推进东、西部生活垃圾焚烧厂二期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有实质性进展。并继续推进东部固废处理中心二期建设配套工程以及瑞科技生活垃圾资源再生示范厂、餐厨垃圾一期、渗沥液处理站二期工程建设。
此外,还将继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试点工作,在思明、湖里和海沧区各改建1座垃圾清洁楼。
关键词
市政道路
加快推进
岛外道路建设
记者:道路是城市的血脉。今年城市道路建设重点在哪里?岛内自行车道建设情况如何?
蔡允嘉:在道路建设方面,岛外是重点。今年将加快翔安西路(翔安南路—翔安东路)、城场路(翔安大道—翔安东路段)、洪钟大道(翔安南路—翔安西路)、肖厝南路(翔安大道—海头路)、翔安溪头东路、迎宾大道、民安大道(美上路—八一大道)等一批岛外主干道道路建设。还将配合集美新城、同安滨海新城、翔安新城完成一批配套道路建设,开工建设翔安西路共同沟和洪钟大道共同沟。
岛内将推进仙岳路到中医院、云顶北路至仙岳路等一批交通路口改造。
今年,厦门将力争完成200公里的自行车道建设。目前,湖里高新技术园自行车系统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长约9公里。前埔BRT—软件园二期—五缘湾、五缘湾至东坪山、吕岭路—莲前西路—莲前东路、金尚路、环筼筜湖片区等5条自行车系统的方案设计已基本完成。
关键词
筼筜湖整治
推进污水东调
为筼筜湖“除臭”
记者:筼筜湖一直在治理,经历了上游截污、清淤后,市民反映筼筜湖还是偶尔飘着臭味,究竟怎样才能彻底除臭?
蔡允嘉:有30多条排洪沟接入汇水面积超过37平方公里的筼筜湖。通过建设污水截流泵站,筼筜湖南北岸已基本实现截污。之所以还有臭味,是因为污水东调的排污管尚未建设,污水难以及时输送走。
按规划,将新建一座滨北1号污水泵站,并新建一条管道,由滨北接到吕岭路再接到前埔片区的主干管,最终将筼筜湖南北两岸每天约10万吨的污水东调至前埔污水厂处理。3个泵站其实早已建好,主要问题在于污水管道途经的吕岭路要实行交通管制,会造成较大的交通压力。
目前正在寻找最佳交通管制方案,污水管道工程将在地铁建设高峰之前开工。不光要把污水抽走,还要除臭。将在排洪沟口建设先进的生物技术除臭设施,通过配用菌类等微生物,消除污水中的有害物,使污染降低,减少臭味。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