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代100%有轨电车样车在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下线,这标志着我市首条有轨电车线路——城阳示范线项目正式启动。该示范线全长9.08公里,总投资额10亿元,全部为地面线,连接青荣城际铁路城阳火车站、城阳中心城区和天安数码城等区域,线路从农产品交易中心到前旺瞳站,沿和阳路、华城路和春阳路辐射,共设有11个站点,其中2个站点为换乘站,与后期将建设的其他轨道交通路线相衔接,预计今年底该示范线路将正式通车。
有轨电车下线:高、大、上
有轨电车曾是世界上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我国上海、长春和大连也曾引进,其缓慢的速度、较大的噪音使其很快被淘汰。但随着人口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能源短缺和城市污染等问题不断加剧,有轨电车迎来“第二春”。与老式有轨电车相比,现代有轨电车按照低地板技术水平可分为第一代分段式低地板车、第二代70%低地板车和第三代100%低地板车。“有轨电车采用低地板主要是为方便乘客上下车,得益于车厢地板与地面几乎等高,老人、小孩甚至坐轮椅的残疾人都能很方便地上下车。城阳示范线路所采用的有轨电车车厢离地面仅35厘米。”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高级主任设计师李言义告诉记者。
该有轨电车宽2.6米、高3.9米、长35.3米,每册有6个双开车门,最高时速达每小时70公里,采用3节车厢编组时最大载客量超过300人,单趟每小时预计可达7000人。“与地铁每小时约12000人的载客量相比,有轨电车虽远不及,运行速度也比地铁慢,但有轨电车无须挖掘隧道,沿线车站也不用像地铁一样要单独建设,因此成本低很多,1公里的建设成本仅是1公里地铁建设成本的15%,这一价格相较于广州、上海等城市地铁每公里6至8亿元的平均造价更低。”李言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千瓦/小时/人’为单位计算,一辆现代有轨电车的能耗仅是公交车的四分之一,小汽车的十分之一。”
动力系统是该有轨电车最引以为傲的地方,该车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永磁电机直接驱动,该电机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无需设置齿轮传动箱,这不仅使传动系统结构大大简化,还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此外,该车还首次采用链接转向架技术,转弯更加灵活,曲线通过能力更强,最小转弯半径18米。“在降噪方面,我们采用一个牵引变流器控制一个车轮的技术,使车辆通过曲线时各车轮以不同转速滚动通过,所有车轮始终处于径向位置,冲角小、无轮轨滑动,这不仅可以有效降噪,还消除了轮缘磨损,提高车轮寿命。”李言义介绍。
记者尝鲜试乘:快、稳、静
之所以将我市首条有轨电车线路落址城阳,缘于城阳的独特优势。“城阳属于中等城市规模,建筑密度适中,与有轨电车的运载能力相匹配。由于属于新城区,城阳道路较宽适合铺设轨道,部分主干路网稍加改造就可以开辟成有轨电车专用线路。”城阳区副区长杨超表示。在实际运行中,将根据道路具体情况确定有轨电车是与其他机动车和行人共享路权还是采用独立路权或半独立路权。“目前,我们已完成示范线的选线和立项批复工作,城阳区有轨电车示范线工作指挥部正在按照项目程序,办理土地、规划、环评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批等前期手续,所有手续一办完即可开工建设。”中国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管玉山说。
随后记者有幸尝鲜,在南车公司厂区内率先试坐了该有轨电车。一上车,通透、明亮的车厢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大玻璃窗透光效果良好,3节车厢宛若一体。为增加载客量车厢内部分座椅被设计成可折叠式,方便在人多的时候收起。随着小小的微震有轨电车开动,整个行驶过程平稳、顺畅,完全没有在公交车上时常会遇到的左右摇晃的感觉,噪音更是几乎听不到。记者在车厢内发现几个“新奇物件”:一是每个车门都安有一个圆形绿色指示灯,车门侧面和靠近车门的座位处各有一个黑色按钮;二是在车厢内有几个类似麦克风的东西。“绿色指示灯和黑色按钮是下车提示装置,乘客在下车前可按下黑色按钮告知司机,司机只需打开相应的车门即可,无需打开全部车门以节省能源,该装置被欧洲多个国家的有轨电车和轻轨采用。”管玉山表示,“麦克风是内部通话系统,方便乘客与司机通话。”
停车后,记者又走进驾驶室一探这个“高科技”的究竟。简洁的仪表盘和三块大液晶屏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头顶两块液晶屏与视频系统相连接,监控车内和车外站台情况及轨道状况,仪表盘上的液晶屏可以实时智能显示车辆运行中的各种参数,与传统仪表式读数相比,液晶屏智能显示更准确、更快捷。”该有轨电车司机介绍。为减少有轨电车供电所需的高架接触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该车还可以设置车载储能系统,在有轨电车进站和停车期间快速充电,从而实现无接触网牵引驱动。“示范线先采用接触网式牵引驱动,车载储能有轨电车将在今年底下线。”管玉山说。
带动产业发展:规模、密集、翻番
有轨电车的建设带动了青岛轨道交通产业开发区即城阳工业园的建立,该工业园是我市十大先进制造业功能区之一,也是全国轨道交通产业最密集的地区,总体规划面积83平方公里,核心区域40平方公里,目前已聚集了6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南车公司、庞巴迪公司等规模以上企业有22家。“2013年,工业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6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完成370亿元,占工业园总产值的80%。”杨超说。
对工业园的未来发展,杨超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将翻一番达到2000亿本报记者高峰摄影报道元。相关新闻青岛造动车驶入伊拉克
2月17日上午,出口时速160公里内燃动车组在中国南车旗下的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正式下线。标志着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成功迈出了拓展中东市场的第一步。
时速160公里内燃动车组是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动车组项目。该动车组为10辆编组2动8拖内燃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总定员343人。运行速度为160km/h。在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耐高温、防风沙的气候条件和复杂的运行环境,结合国内成熟的铁路产品技术,突出人性化、安全性、智能化的设计要求,更加注重凸显产品自身的特点和特色。动车组运用白色外观、红色腰带、流线造型,既体现现代美感,又具有民族特色。动车采用整体承载、全钢焊接、内走廊式钢结构车体,车体侧墙设有大面积机械式滤清窗;动力轮对采用空心轴架悬式方式;装用主辅同轴式发电机,具有微机控制功能;司机室设有先进的变频空调系统。动、拖车制动模块化设计,具备完整的数据显示、故障诊断报警等功能,有效确保行车安全,具有运用、维护优势。拖车内设旋转座椅、坐卧可变式卧铺、配餐厨房设施和无障碍设施,以及广播信息、影视系统为旅客舒适出行提供便利。
成立于1900年的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曾被誉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的故乡”,为用户提供了一代又一代机客车车辆产品和铁路延伸产品。
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春生介绍说,时速160公里动车组成功下线,是百年企业积淀的丰硕成果,是新时期公司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更将成为企业新产业加速发展的新起点。 记者李静宇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