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南京鼓楼区新版总体规划出炉 南京站与西站将通有轨电车
发布时间:2014-3-1915:56:21来源:新华网作者:未知点击量:1361   

  鼓楼区总体规划(2013-2030)昨起在南京规划局进行批前公示。原来下关区的改造南京站和西站间铁路的计划再度启动,新鼓楼希望将其改造为6站的有轨电车。

  新鼓楼划分七大发展片区

  规划调整后的新鼓楼,提出了“两带两轴四片七区”的总体布局。两带指滨江风光带、环明城墙(秦淮河-金川河) 风光带。两轴指中山北路民国历史文化轴、中山路-中央路-中央北路商务商贸轴。四片指老城片、河西片、滨江片、铁北片四个重要功能片区。七区指下关滨江商务区、新街口—湖南路商务商贸区、江东软件城、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新产业区、历史文化街区。

  街道服务中心里配建养老院

  在公共配套上,鼓楼要规划形成“市级—地区级—街道级—社区级”四级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其中,市级中心位于新街口-鼓楼-湖南路地区。地区级中心包括龙江、热河路、五塘地区级中心,分别服务于河西片区、下关滨江片区和铁北片区。

  规划要求,龙江、热河路地区中心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配套水平, 五塘地区中心应按照新城区的标准整体规划、高水平建设。街道级中心结合13个街道设置,规划了13个街道级公共服务集中区。

  街道级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和服务)、文化、体育、卫生医疗、福利(养老)、派出所、菜场等,总建筑面积约为38000-48000平方米。

  西站铁轨改成6站有轨电车

  鼓楼区正在推动现有铁路西站搬迁,原有铁路线路改为有轨电车线路。规划建议将原津浦铁路线改造为有轨电车线路,起点为南京火车站,终点为西站博物馆,规划设置6处有轨电车站点,每处站点服务半径为500米左右。

  根据规划,下关港区调整为旅游码头,为游客提供旅游客运、城市观光服务。上元门港区逐步向游艇码头等旅游休闲功能转换,预留国际邮轮码头用地。这次规划还建议,结合天妃宫建立妈祖文化馆;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认定工作,结合和记洋行旧址、下关电厂旧址等建立工业文化馆。

  扬子晚报记者 仇惠栋

  轨道交通

  8条线经过,全市最密

  未来,鼓楼区应该是轨道交通最密集的区。区内共规划8条轨道交通线路,分别为1号、2号、3号、4号、5号、7号、9号、13号线,共设有各类轨道站点37个。规划公交场站共28处,占地约19公顷,其中公交停保场1处,公交首末站27处。

  停车设施

  规划建社会停车场90处

  鼓励利用单位停车场实施错时停车,利用绿地、学校操场等用地复合建设地下停车场。到2030年,鼓楼区要规划社会停车设施共90处,其中独立用地8处,复合利用82处。

  >>其他

  教育

  铁北地区要增加幼儿园、中小学

  很多市民关心的是,新鼓楼区在教育资源上会不会整合。

  在基础教育设施规划上,快报记者发现,原先教育资源比较薄弱的铁北地区要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具体规划如下:

  幼儿园

  共计111所,1035个班。其中撤并5所,新建36所,规划比现状增加32所,新增幼儿园主要分布在铁北地区。规划幼儿园总用地38.99公顷。

  小学

  共计49所,1380个班。其中撤并8所,新建8所,异地新建2所,扩建16所,比现状增加2所,规划新建小学主要分在铁北地区。规划小学总用地62.34公顷。

  初中

  共计18所,597个班。其中,撤并2所,新建6所,扩建4所,比现状增加5所,规划新建初中主要分布在铁北地区。规划初中用地面积44.48公顷。

  高中

  6所,177个班;完中(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的学校)1所,54个班。其中,高中异地新建1所,总数比现状增加1所;完中撤并1所,总数比现状减少1所。

  中 等职 校

  2所,原下关中等职业学校将异地新建;原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合并,规划特殊教育学校1所,校址在龙江校区;原两所教师进修学校进行整合,规划建设为教师发展中心,并异地搬迁。

  文化

  结合天妃宫建妈祖文化馆

  两区合并,历史文化资源将强强联手。规划建议,重点打通明城墙绿环,整治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周边环境。

  多设立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提升完善现有渡江胜利纪念馆、静海寺纪念馆、拉贝故居纪念馆等。建议结合天妃宫建立妈祖文化馆。进一步开展工业遗产的调查、评估、认定工作,结合和记洋行旧址、下关电厂旧址等建立工业文化馆。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