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9日,全长20.77公里的“田”字路二期工程全线贯通,再次展现出“新疆效率”。(本报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王媛媛
4月27日13时,私家车车主李晓明从温泉东路出发,途经高尔夫路、东外环、蜘蛛山隧道,52分钟抵达机场。“这不在修克南高架东延呢,得绕行。今年10月通车后,直接从维斯特上桥,一路高架,估计半小时就到机场了。”
李晓明所说的就是克南高架东延工程。今年3月30日,首府快速路工程继续向东、向西延伸,克南高架东延、西山路高架二期正式开工,拉开了首府2014年道路工程的序幕。同时,继BRT之后,公共交通又迈出新的步伐,3月20日,首府地铁1号线已陆续进场施工。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和城市人口、车辆迅猛增长,交通拥堵成为制约乌鲁木齐跨越式发展和市民生活改善的重要瓶颈。截至今年4月20日,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67万辆,两年多的时间增长了20多万辆。
理解来自信任,支持来自期望。在跨越式发展进程中,首府正以铿锵有力的步伐向着构建地下、地面、地上的立体交通格局的目标迈进。
完善路网体系
从机场出发,走西外环、新建雅山隧道,半小时就能抵达团结路,这也是出租车司机吴孟生常走的路线,“以前从机场到城市南边得绕行一大圈,‘田’字路修好后,节省了约三分之一路程。”
五年的工程量,两年时间全部完成,去年“田”字路的全线通车再次展现出“新疆效率”。通车后均衡了外环路和河滩路的交通流量,快速路网通行能力提高了30%。乌鲁木齐交通又迈向了一个新台阶。
“田”字路桥上有桥,隧道上有隧道,成为立体的空中走廊。如今,乌鲁木齐城市中心实现了外环线内南北贯通、东西畅达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城市建设的发展树立起了一座新的里程碑。
当然,“田”字路通车后,并不意味着首府快速路网建设就画上了句号,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今年总体计划来看,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做好中心城区“田”字型快速路网与外围区域道路的衔接问题,衔接完成后,城区与国道、省道的通行能力会再度提高。例如克南高架东延,今后计划与东二环连接,西山路高架二期可与乌奎高速连接。而中心城区的道路以梳理、改善为主。
同时,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今年继续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先导,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将坚持依规划建设新区、改造老区,推进会展、高铁、白鸟湖、古牧地、城北新区、城南经贸合作区和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
而会展大道二期、喀什路东延、北京路北延、新医路西延、城北主干道等道路的实施,将有力地支撑和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例如会展大道二期和喀什路东延完工后,将成为中心城区、会展片区通往机场、米东区及高新区(新市区)的重要通道。
首府将通过实施城市二环路、东西绕城及连接线工程,逐步实现中心城区以“田”字型快速路加“三横三纵”为骨架,次干道、支路为毛细血管,构成“环线+射线”的城市道路网络。
新型公共交通崛起
发展的本身,不仅是解决矛盾的过程,同时也是新矛盾产生的开始。
67万余机动车辆、450多万人的大型城市,这必然推动城市公共交通迈出新的步伐—那就是轨道交通。
人多地少、车多路少,首府就是要发展大公交,将更多的市民从私家车“请”到公交车上来。
由于地铁建设期长,已开通运营的BRT公交系统将起到为轨道交通培育客流的作用。
“刚开通时,还对BRT有些怀疑,现在,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比开车快多了,每天都要坐BRT上下班。”居民屈霞说,现在盼望的就是要么BRT1号线能多增加一些车辆,要么就是地铁能尽快通车。
根据BRT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乌鲁木齐市拟建设7条BRT线路,全线总长130公里。目前,首府BRT1号线、BRT2号线、BRT3号线和BRT5号线开通运营,成为市民首选的公共出行方式。今年BRT7号线的建设,能快速沟通西山片区与中心组团、南湖行政中心的联系。今后,BRT会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延伸和完善,形成系统网络。
毕竟BRT的敷设方式为全地面运行,在最大限度节省道路资源方面存在不足。而轨道交通建成后,现有的BRT线路将通过线网局部优化调整和延伸服务,对轨道交通的客流形成必要的补充。
由于首府南北狭长的地势造成南北走向主干道较少、东西道路扩建难的城市格局。今年开工的地铁1号线南起三屯碑,终点为地窝堡国际机场,沟通了老城区、高新区(新市区)和主要对外交通枢纽。它的建设能有效缩短城市南端与北端的距离,为中部“蜂腰”地段提供强大的公共交通运力支持。
而地铁时代的到来,在改变百姓生活方式和出行方式的同时,也将给乌鲁木齐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次全新的变革。
今后,首府将建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系统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客运方式为补充的一体化城市客运体系,尽早实现“公交都市”的创建目标,提高百姓的满意度。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