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泛北部湾合作推动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升级
发布时间:2014-5-916:27:31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作者:未知点击量:1153   

    中新网南宁5月9日电(记者 杨陈)“这些年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重利好因素影响下,中国与泛北部湾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作为连接中国与“泛北”各国的桥头堡,广西需要提升服务理念,优化口岸通关手续,以此发挥国际大通道的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张小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泛北部湾经济区包括中国、文莱、印尼、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在内,“泛北合作”旨在促进环北部湾和南海沿岸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以及以交通干线为依托的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构成了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格局。

    自2007年首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南宁举办以来,推进交通合作,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等运输通道建设,打通中国与东南亚的国际综合运输通道一直是该论坛的关注焦点之一。

    在多方的大力推动之下,近年来,中国与泛北部湾经济区国家之间陆路、水路交通得到了极大改善。据广西交通运输厅提供的资料显示,广西规划通往越南以及东盟国家的12个国际公路通道接点中,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防城至东兴一级公路等已建成通车,百色至龙邦高速公路、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中;中越北仑河二桥建设项目进入建设准备阶段,中越水口-驮隆二桥建设项目已签署中越双方建桥协议。

    水路方面,目前广西北部湾港已和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东盟7个国家建立了海上贸易往来,其中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5个国家开通了集装箱班轮运输,集装箱班轮航线达到7条。

    2011年10月11日,中国与越南政府协商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以下简称“协定”),缔约双方同意两国间汽车旅客(含游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通过两国商定的相互开放的边境口岸和公路进行;允许两国公务车辆通过两国商定的相互开放的边境口岸和公路行驶。

    该协定改变了中越两国运输车辆只能在边境口岸接驳的历史,实现了中越间的直达运输,越南也成为唯一一个协定公务车辆可开行进入中国的国家。

    张小健认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变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为双边的民间交往打开“方便之门”。他说,广西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地区最近的陆路通道,与其他地区相比,从广西出入境具有路程短、路况好的优势。“目前从广西友谊关口岸接驳的车辆有40%都来自广东地区,广东深圳至越南河内的运输大通道也从友谊关出境。广西作为国际大通道,其辐射面积可延伸至粤、港、澳、贵州、重庆等地区。”

    但与路况、区位等优质的硬件条件相比,张小健坦言,服务理念、效率、以及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缺失可能会阻碍广西进一步发挥大通道的作用。“比如说一个企业的一台车要出去,海关、边防、检验检疫,每个部门最多要填5、6张表格,而且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完全共享,这样效率怎么能提升?”

    广西道路运输管理局国际运输科科长宋健对此表示赞同,她说,现在陆路口岸通关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互通走出去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从广西至越南的公路状况都还不错,两地道路连接是没有问题的,就是口岸通不过。广西至越南有水口、龙邦、东兴、友谊关四个一类陆路公路口岸,但现在大部分的车只能采取口岸接驳的方式,而直达运输车辆只占很小的比重。由于直达运输具有减少口岸换装费用、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货损货差以及相对运量及价格的优势,企业对直达运输的需求量很大。目前由于修改的《协定》的相关政策难以真正落地,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宋健说,近年来,由于越南劳动力低于中国,许多中国企业都选择到越南投资设厂,从中国将原材料及半成品运至越南加工、组装。“这本身对地处中越边境的广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但现在因为口岸通关问题渐渐导致一些企业选择其它通道。”(完)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