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西南交通枢纽蝶变的力量 贵阳阔步迈向快铁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4-6-1716:45:15来源:贵阳新闻网作者:未知点击量:1424   

  这是一个服务于客运出行的快速铁路网络系统,将城市各组团连接起来,解决外围组团的旅客出行,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这是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不仅改变了交通结构,也将带动沿线区域产业发展提速,促进以快速铁路影响范围作为度量的经济圈形成;

  这是一座交通枢纽从“十字”到“米字”的巨变,打通中国大西南交通动脉上最后的“卡脖子”路段,真正凸显贵阳西南地区交通枢纽的地位。

  截至今年6月,贵阳市域快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4.63亿元,占总投资的56.49%。其中,贵阳至开阳快速铁路客运专线8个控制性桥梁工程、3个控制性隧道工程均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11月底开通,再加上改貌铁路货运中心、久永线等项目的先后运营,从建设进度来看,贵阳市域快铁路网正迎来一个“建成周期”。

  作为贵州铁路建设大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贵阳市域快铁的加速建设,让贵阳阔步迈向快铁新时代。

  书写交通建设新篇章

  市域快铁涵盖“一环一射两联线”市域快速铁路网及改貌铁路货运中心等6个项目。“一环”即白云至龙里北联络线(东北环线)和小碧经清镇东至白云联络线(西南环线),“一射”即贵阳至开阳快速铁路线,“两联线”即久长至永温铁路和林歹至织金铁路。

  铁路环线的建设,是市域快铁的亮点。其中,东北环线预计2015年底通车,西南环线预计2016年底通车。

  市铁投公司副总经理、铁道工程专家梅润春说,贵阳是全国唯一建设市域环形铁路的省会城市。与其他跨区域的铁路不同,贵阳市域环铁主要承担客运任务,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站间距缩短至2.5公里左右。

  市域快铁在龙洞堡国际机场、贵阳火车北站、贵阳火车站、花溪南等站点,与轨道交通、公交出租等实现换乘,有效解决各城市组团间的快速出行。由此,市域快铁网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市域快铁连接的各个交通枢纽,就是形成立体交通路网的“关节”。

  贵阳火车北站是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综合性铁路交通枢纽,将于2014年底投入运营。如果说贵广铁路的开通,使贵阳迈向高铁时代,那么,市域快铁的接入,则使贵阳进入快铁时代。

  两个时代,在贵阳火车北站地下4层的设计结构中得到融合——乘市域快铁的旅客到站后,可通过电梯等垂直移动设施,直接换乘高铁、公交等。

  沿着市域快铁东北环线往东延伸,这样的构架和模式,同样出现在以龙洞堡国际机场为核心的龙洞堡枢纽。除承担空港功能外,龙洞堡枢纽还将接驳市域快铁东北环线、轨道交通2号线、公交线路等,并通过公交与客运东站实现换乘。

  贵阳“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曾对全市交通发展的“短板”作了这样的概括:各种交通运输有效衔接不够,综合运输枢纽建设滞后,难以形成“零换乘”或“便换乘”的组合枢纽。

  市域快铁的建设,将使贵阳拥有真正意义上的立体交通体系,实现公路、铁路、民航和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种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弥补交通发展的“短板”。

  开辟加速发展新路径

  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市域快铁功能的应有之意。而作为一种现代交通工具,它对于一个区域有着更深层次的经济学意义。

  今年4月30日,久长至永温铁路开通试运行,现已有开阳磷及磷化工企业在办理货物运输业务。业内人士估算,久永线开通后,开阳磷及磷化工企业的大宗货物运输成本将降低六成左右。贵州中凯鑫磷化工有限公司算了一笔账:企业每年对外输出黄磷6万吨,通过久永线,一年能节省运费100万元。

  久永线的通车,带来的不仅仅是运输成本的降低。摊开贵阳市磷煤化工资源分类图就能发现,久永线在打通开阳县大宗货物运输“最后一公里”的同时,也将息烽、金沙的煤矿和开阳的磷矿连成一体,省内唯一的磷煤一体化工业走廊呼之欲出。

  “市域快铁是又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它不仅在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中改变了交通结构,也在带动沿线区域产业发展提速,并最终促进以快速铁路影响范围作为度量的经济圈形成。”市铁投公司总经理杨仁忠说。

  随着市域快铁的建设,杨仁忠描绘的这张蓝图,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贵开线今年11月底开通试运行,将把开阳纳入贵阳半小时经济圈,在串联整个三江农场及相思河、羊昌、南江大峡谷等旅游景点的同时,也能催生自驾游游客大幅度转化成快铁游,加快贵阳旅游产业发展的步伐。

  林织线明年底开通,将把织金融入贵阳一小时经济圈,将织金、毕节等地的矿产、煤产直接输送到贵阳,为贵阳最大的燃煤电厂塘寨电厂提供一条便捷运输通道,贵阳煤电一体化有了新动力。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