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总投资150亿元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开建
发布时间:2014-6-2715:53:0来源:上海商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471   

  历经三年多的准备,19万平方米的规划用地区域内涵盖了轨道交通1号线、5号线、铁路金山支线、沪杭客运专线,以及莘庄南北公交枢纽15条公交线路的莘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昨日举行开工仪式。

陈宇洲/制图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预计将达到150亿元,预期在2022年实现整体竣工,未来这一交通枢纽还将在地下层建设轨道交通17号线(原规划名),成为名副其实的立体交通网络中枢。

  首个真正意义TOD项目

  昨日一早,伴随着连绵大雨,打桩机在莘庄南广场一住宅项目工地缓缓启动,意味着已酝酿6年多的莘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正式进入了快速发展轨道。

  据了解,该项目作为上海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TOD项目,以科学的视角充分挖掘交通枢纽用地价值,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以轨道交通换乘站及其核心商业为中心,以5-10分钟步行时间为半径,建造出地上、地下共计70万平方米,集出行、工作、文化、教育、居住、休闲等为一体的新一代城市综合体。其中,地下面积20万平方米,地上面积40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商业、公寓式办公楼、商务办公楼、酒店等,交通枢纽面积8万平方米。

  这一项目采用的是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开发模式,即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型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有机结合的发展方向,也是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中国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多个发达地区的开发模式。

  此外,不仅在开发模式上进行了首次尝试,项目开发单位的组成也是一次大胆的创新—由拥有丰富交通枢纽开发与城市运营经验的香港新鸿基地产与上海城开集团领衔开发,合作建立了上海莘天置业有限公司。4年前,该项目地块的土地出让金为27亿元。

  此前,新鸿基在上海中心城区已开发多个高端项目。新鸿基执行董事董子豪表示,商业地产的成功首先要了解百姓的需求,“没有土地,在轨道上盖大平台,在大平台上盖商场、写字楼、酒店和住宅等,这种概念在国外已有很多年历史,但在国内还尚属首次。也是未来地产发展的一个方向。”

  董子豪还称,在上海国金中心,环贸iapm两个项目均位于轨交枢纽,租金收益成绩非常好,均超过预期,“莘庄地区拥有200多万人口,每天有这么多人流经过,对于莘庄枢纽,我们的信心会更大一些。”

  而莘天置业总经理何彬对此的期望是,莘庄枢纽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交通中转站,而是将市中心的消费客流逆向导入闵行这样的次中心区域。

  闵行区政府同样对莘庄枢纽项目寄予厚望,作为推动区域城市发展,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闵行区政府成立了专门协调机构来总体推进交通枢纽部分的建设,为莘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把好政策方向。

  该区副区长于勇表示,经过4年的摸索,已形成了定期开例会的制度,项目公司将定期进展汇报给区政府、人大、政协等部门区政府也将定期进行督察,“项目公司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需要市层面、铁路部门出面的,我们都会及时介入协调。”

  于勇称,闵行目前有27个轨交站点,闵行区将会以交通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未来继续运行多功能的交通枢纽项目。

  总投资预计150亿元

  记者注意到,昨天无论是闵行区政府,抑或新鸿基、莘天置业均在采访中多次强调了工程施工的难度。莘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并不是一座“空中楼阁”,大平台之下将建造近万根立柱,有些高层写字楼和住宅楼还将直接把地基从大平台打通入地,施工难度在国内将史无前例。

  闵行副区长于勇称,莘庄枢纽目前每天有10万人次集散,地铁上方还有触网,因此在不影响市民出行的同时,项目的施工不能有任何一点差错,“一旦施工给轨交运营造成问题,整个莘庄地区的交通将陷入瘫痪,单靠地面交通不可能完成疏散。”

  莘天置业工程部经理蔡一兵坦言,虽然施工技术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对于如何将设计意图贯彻到实际施工中的确是个巨大的挑战,当然他们也有信心给未来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通过大平台和结构把整个空间建设体系建立起来,是一个由南至北的施工过程。施工顺序按常规,地下基坑只能分成多个小坑进行施工。在基坑的上方建造大平台,1万多根桩打下去,大部分靠大阔度U型梁和T型梁,类似架设大桥的技术。”蔡一兵说,因受交通运营限制,他们力争用7年半的时间完成施工。

  何彬则表示,随着施工的深入,今后到工程的每个阶段,将会把每个标准细化,也会积极与申通、铁路部门进行密切沟通,“刚才在剪彩的时候,大家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背面一直有和谐号动车来往,非常临近铁路区域。我们在施工方面非常关注安全。另外周边小区比较多,还有很多隧道等道路情况,分基坑的施工是个非常重要的难点。另外,在运行的轨道上方建设大平台不光是施工难,更多的是协调、统筹推广很多创新理念的过程。”

  据了解,该项目将按百年一遇的灾害性气象条件设计,每栋楼均由独立的受力体系确保安全,同时考虑了防震防噪等问题。而因为施工的难度和较长的施工周期,建筑成本提高,该项目的总投资额预计将高达150亿元。

  [ 新闻链接 ]

  改善莘庄南北割裂局面

  于勇介绍,目前的莘庄站规模在七八千平方米左右,1号线大动脉承担了西南地区前往市区的主要交通工具,而随着5号线南延伸段的建设,本来早晚交通拥堵的莘庄站将迎来更大的负担。

  将首先完成

  交通换乘、站点等设施建设

  莘庄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最大功能就是疏导该区域的交通压力,更合理地解决人车分流,因此在2018年前,将首先完成交通换乘、站点等设施的建设。

  据悉,建成后的莘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日客流量将由原来的10多万人次变为远期的50万人次。轨道交通换乘面积从七八千平方米扩容到3.5万平方米后,莘庄的交通换乘的条件将会大大改善。

  对于备受关注的“莘庄地铁站换乘大厅”改造部分,莘天置业表示,不会采取推倒重来的方式改建换乘大厅,而是将根据项目整体开发计划,对地铁客流进行临时改道与分流,在保证市民正常出行的前提下,逐步完成公共交通部分的功能升级。

  架起人工平台

  改善莘庄南北割裂的局面

  长期以来,地铁和铁路把莘庄地区分割成南、北两半,影响了该地区内部交通组织及人流分流疏散,制约了该地区交通枢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而按照设计规划,将会在地块的空中“架起”一块有五六个足球场那大的人工平台,改善莘庄南北割裂的局面,将城市主干道水清路以及都市路进行南北联通,“未来从莘庄区政府就能直接步行到莘庄站南广场。”

  而在大平台的下方一层将实现地面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换乘,下方二层则是完成轨交与规划中的金山铁路交叉换乘。在空中平台上,则是住宅与商业配套的各种新社区开发,以达到城市交通与社区交通分离,人车分流,互不干扰的效果。据了解,空中平台将高于地面14到15米左右。

  据了解,20万平方米的地下工程将作为一期工程进行整体开发,地下工程共分为3层,预计2018年完工,预留7个出入口与地面连接。除了设备管线层外,地下空间目前计划设置停车层,预留3000个停车位,与地面400个临时停车位形成互补。

  此外,在2018年后,还将继续推进枢纽的上盖开发,预计整个项目将在2022年整体竣工。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