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株洲地铁规划图
株洲将建22条电车线,再建4条地铁线
株洲晚报7月4日讯(记者戴凛 实习生綦琴琴 通讯员李礼)株洲人的地铁梦,或许已并不遥远。7月2日,市规划局正式在其网站公示了《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根据规划,22条电车线将在城市街面上穿行,而地下还将有4条地铁线,形成快速交通体系。
城市越来越堵,催生新的规划
对于有车一族来说,最近几年能够很明显地感觉到,城市高峰期的交通越来越堵了。就拿宽敞的长江广场来说,在下班高峰期也会时常出现通行缓慢的情况。新华西路、建设南路等路段更是突出。目前,主城区范围内的拥堵区域较2008年增加了38%,拥堵时间增长了25%。
未来,伴随我市多中心组团城市格局逐步形成,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将大幅增加。
2012年10月,市规划局邀请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在我市召开了公共交通国际研讨会,并于2013年正式委托深圳市都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株洲市规划设计院联合编制《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规划已于2013年10月12日由株洲市规划局组织相关专家评审并原则通过,同年11月8日通过株洲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并于近日公布。据该规划,我市拟打造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有轨电车为网络、常规公交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绿色交通结构。
专家分析:有轨电车更适合株洲市情
据了解,我市目前仍然沿用传统的交通规划模式,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互动不足。如果只是围绕公交本身的优先工作,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交通形势恶化的趋势。
为此,国内外知名专家分析,只有打造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一体化绿色交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株洲在这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由于是组团化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客流组织;可开发建设用地较多,为今后轨道建设提供了融资资源。
BRT(快速智能公交)有利于公交提速,但与步行空间的亲和力较差,不适合在中心城区成网。而有轨电车可以通过与步行系统深度整合,为机动车无法达到的区域提供公交服务。在各项技术指标趋近的情况下,有轨电车无疑更适合株洲市情,更符合株洲公共交通体系的建设要求。
声音
“盼望早日在株洲坐上株洲造的地铁”
市民刘安今年46岁,他笑着说,每次去一些大城市出差,在地铁里总能见到“株洲制造”,很盼望早日能在株洲坐上株洲造的地铁。现在长沙地铁也已经开通运行,感觉株洲的脚步也似乎更近了。如果15年后株洲能建成地铁,自己还能等到那个时候。
“建地铁应慎重考虑”
网友“拉拉”则认为,轨道交通确实能够对未来的株洲交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于地铁建设,或许还应该再慎重考虑。因为城轨交通项目具有一次性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社会效益好而自身经济效益差的特点。而地铁的盈利模式一直就是世界性难题,绝大部分地铁都依靠政府补贴运营,届时会增加政府的负担。
征集:您对方案怎么看?欢迎提意见
市规划局表示,为提高规划的科学和民主性,现将该规划向广大市民进行公示。详细资料可登录株洲市规划局网站www.hnzzgh.gov.cn进行查询。
市民网上意见可发送电子邮件至株洲市规划局总师室邮箱:zss22668826@sina.com;传真:0731-22668833,请注明“规划公示意见”字样,并留下相应联系方式;来信地址为株洲市天元区嵩山路222号株洲市规划局总师室,邮编:412007,信封上注明“规划公示意见”。联系人:熊瑶22872413 吴婷22668826。
【相关新闻】2019年后,地铁1、2号线开始立项工作
2030-2049年建成2号线和1号线一期
株洲晚报7月4日讯(记者戴凛 实习生綦琴琴 通讯员李礼)为选取一套更适合株洲的轨道交通方案,我市规划采取低密度、高负荷的发展模式,未来280万人口的城市和日超450万人次的公交出行量,形成了发展高负荷轨道交通网的客流基础。特别是组团式城市结构,有利于轨道交通与城市的集约化开发。同时,面临环境资源紧约束,集约型的轨道发展方式更符合“两型”发展要求。
根据规划,我市将在2014-2019年编制城市轨道线网详细规划报告。2019-2029年编制1号线、2号线可研报告,并开展1号线、2号线立项工作。
地铁拟规划两个阶段建设,其中第一阶段为2030-2049年,可建成2号线,1号线一期。
建设次序为2号线,1号线一期(株洲西-职教城),建成由1号线和2号线组成的十字形骨架网络;第二阶段,为2050年至远景年,逐步建成全线网。建设次序为3号线,4号线,1号线二期(职教城-华强),1号线南延线。形成完整的轨道交通线网,实现线网规划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