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王尚 摄
广东建设报讯
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特色塑造工作的意见》明确,打造具有徽风皖韵的美好城市,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规划建设将追求特色
拥山、临江、含湖,位于长江南岸的铜陵市自然景观资源较为丰富。近年来,该市通过系统整合“山、江、河、湖、洲、城”和铜文化等特色资源,坚持生活向滨水区位集聚、商务向中心区位集聚、商贸向门户区位集聚、工业向运输区位集聚的发展策略,“山水铜都”的城市风貌日益形成特色,百姓生活幸福感持续提升。
明确特色定位,是《意见》提出的首个要求。“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专家学者,对本行政区域内自然、历史、文化、建筑、园林等各类特色资源进行梳理,研究城市特色定位,明确城市风貌格调,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意见》提出,在此基础上,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与自然山水相融合、与人文历史相呼应的原则,在今年底前编制完成城市空间特色规划,构建特色空间序列,作为城市特色塑造的基本依据。
保护历史和自然资源
保护特色要素,是《意见》明确的一个重点。根据要求,各市县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依托现有山水格局,在今年底前划定管控范围。编制完成水系网络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开展历史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调查、挂牌、建档,做好保护、修复工作,保护历史遗存,传承历史文脉,留住文化记忆。
“历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纵观世界城市发展,最有魅力的往往是那些有着历史沉淀的城市。传承特色,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吴晓勤表示,保护特色要素,不能仅仅盯着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还要对近现代优秀建筑、社会公认能够反映城市发展历程的建筑、道路、街区等,也要切实保护好,这有这样,才能保持城市建设历史特色的连续性。
要避免贪大媚洋求怪
根据城市特色定位,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记忆地区、核心功能地区等重要区域,主要街道、滨水廊道、景观廊道等主要轴线,公园、游园、广场、重要建筑等关键节点开展城市设计。注重城市特色要素表达,运用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符号和建筑材料,突出乡土树种和市树市花展示,加强路灯、店招店牌等街道家俱设计。鼓励大中城市进行高层建筑布点研究,优化城市轮廓线。
“城市特色风貌塑造一方面与城市规划管控有关,另一方面与规划设计的水平密切相关,一定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自主创新,鼓励原始创作,杜绝跟风模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工程师高冰松认为,各地应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提升规划师、建筑师在规划编制、城市设计、建筑功能、技术、美观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兼容并蓄、辩证取舍能力。
“审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要做到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外观与环境相协调,坚决避免贪大、媚洋、求怪、山寨等低俗设计。”高冰松表示,根据《意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设计成果纳入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林岚)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