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对市交通运输局报送的 《中山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规划》(下称 《自行车系统发展规划》)进行批复,要求各相关单位与各相关镇区沟通协调,积极落实《自行车系统发展规划》各项技术要求和工作要求,完善我市公共自行车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切实提高我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水平。
规划指出,至2020年,全市将建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1827个,配备公共自行车4万辆,对现状城市中已发展较为成熟与规划中近期重点建设的片区,要基本完成覆盖主要镇区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实现较为便捷的公共自行车系统。
至2030年,全市公共自行车总规模达到7.5万辆,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将基本覆盖全市各镇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实行统一的规划建设标准、运营管理模式,区镇通用、通借通还,实现全市范围内“一卡在手,中山通行”。
不过,记者留意到,南朗镇未列入近期和远期规划中。
1 为何南朗镇没纳入建设计划?
南朗镇暂无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
在规划中,记者发现,除了南朗镇,包括翠亨新区在内的其他各镇区在近期以及远期规划中都有公共自行车建设计划。对此,据南朗镇政府方面5月初在网络问政平台回复网友时称:“由于公共自行车属于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组成部分,是一个专项系统工程,其运营涉及公共安全和运营管理等多重问题,需要专题论证。目前,我镇还没有相关的专项规划,现正计划开展镇域交通专项规划,将会把慢行系统纳入规划一并考虑。”
2何谓公共自行车租赁设三项目标?
中心区5分钟外围10分钟可到租借点
规划内容显示,2014年至2030年,我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设定了“1”、“20”、“0510”三项目标。
“1”,为系统性目标。即公共自行车系统实行统一的规划建设标准、运营管理模式,区镇通用、通借通还,实现全市范围内“一卡在手,中山通行”。
“20”,为分担率目标。要求建立公交车、公共自行车、步行共存的绿色交通体系,倡导短距离内采用步行或公共自行车、长距离采取“B+R”(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换乘的交通方式,公共自行车占自行车出行方式(含电动自行车)的20%。
“0510”,为可达性目标。即建设覆盖范围广泛、遍布城市各个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形成规模化、网络化运营,中心区5分钟、外围10分钟可到达站点租借车辆。
根据可达性目标,未来城区和各镇区都要达到“以核心地点或路段为圆心,200米至300米半径范围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 的要求;在镇区与镇区边缘的僻远地带,以交界点为圆心,300米至500米半径范围内,设置公共自行车站点。
3政府采购设备组织运营模式有何优缺点?
能较好保障服务质量但财政负担较大
对比上海、杭州、武汉、北京等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建设运营模式实施情况后,规划建议我市采用“政府采购设备组织运营”模式。
什么是“政府采购设备组织运营”模式?具体是指政府主导,采购符合要求的设备及软件系统,具体建设与运维管理工作交由专门公司实施。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较好地保障服务质量,缺点是政府财政负担较大。规划指出,实施这种方式的城市杭州,其实施情况良好,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规模已达近3000个服务点、70000辆公共自行车。
记者了解到,城区以及三乡、古镇、火炬区、港口等已覆盖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络的镇区,均已按“政府采购设备组织运营”的建设、运营模式操作。具体操作方式为,镇区投资建设租赁系统,市财政资金负责车辆投放,市公交自行车有限公司实施运营。
4公共自行车系统有哪些主要功能?
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服务短距离休闲交通
规划指出,公共自行车系统功能定位主要为三个方面。
首先,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公共交通主要服务于较远距离的出行,但车站距离目的地往往还有一段距离,这时公共自行车就可以发挥其灵活、便利的优势。
其次,服务短距离出行。居民在社区附近上班、休闲、娱乐、购物等活动可使用公共自行车,不仅能节省出行费用,还能解决自己骑车停车难、易丢失的问题。
另外,服务休闲交通。在大型旅游、休闲景区内布设公共自行车系统,既能给游客提供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又可增添游玩乐趣、促进身心健康。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