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发改委:加大智慧城市引入民资力度
发布时间:2015-7-1316:28:12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未知点击量:1106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近日在2015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高峰论坛上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创新建设运行机制与投融资模式,加大引入民资力度。

  胡祖才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和对各地区的指导,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和公共服务新模式。

  胡祖才认为,智慧城市建设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既不能谋一时发展,也不能贪大求全、急功近利,照搬照抄。要从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加以推进。中国有3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未来,将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类型、不同发展城市结队合作,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合作共赢。

  胡祖才说,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需求牵引、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注重实用、注重效应,把群众的重点关切摆到第一位。

  胡祖才还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交汇,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体制方方面面,也需要大量的投资。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化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至关重要。为此,发改委将创新智慧城市建设运行机制和投融资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企业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对激发社会活力,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中国城市与小城镇研究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认为,政府融资模式需要创新,需从过去靠卖地的土地财政走出,转向引入社会化资金,例如BT模式、BOT模式、BPP模式吸收资金。银行、金融机构等现有贷款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模式并不适合智慧城市的需求,因为大企业、大国企融资成本很低;小企业和没有抵押品的、靠智力资本的企业,融资成本较高。金融机构在利率市场化、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要进行一些根本性的变革,给大量的创新者提供支持,这样智慧城市+金融创新才能做得更好。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