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重视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5-8-1116:15:23来源:北京晚报作者:未知点击量:1162   

今日主题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部分,如何让我们生活的北京更宜居,有几点建议。

●地铁出入口

北京的地铁出入口普遍三四个,多的也就六七个,相比之下,日本东京新宿站在超过2平方公里面积内分布了100个以上的出入口,跟周边商场、酒店、超市衔接紧密,出行方便。北京应更加重视地铁与城市功能的融合,打破行业和部门界限,在设计之初就做好衔接,让轨道交通与城市功能紧密融合为一体。

●城市过道

作为首都,北京应该为更多的交通方式提供普惠、平等的出行体验。目前来看,步行出行体验较差,尤其是道路两边的通行步道,无障碍设施比较缺失,盲道不连续,基本形同虚设。在关乎百姓日常出行的一些交通设计上,应在设计前期尽可能征询公众意见,并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做法,提高出行体验。

●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衔接

北京市目前地铁和公交运营时间大致在5时至23时,造成很多凌晨左右到达机场的旅客无法乘坐公共交通,晚间出租车的数量也不够,出行不方便,应该进一步统筹好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衔接,根据历史数据测算需求,安排适度的公共交通接驳。

●自行车出行

北京机非混行严重,尤其是机动车侵占自行车道现象突出,既有私家车强行占道的因素,也有自行车道过宽,给了私家车占道空间的因素。建议一方面是要大力建设自行车专用道,提高连续性;另外要采取物理隔离措施,配备护栏隔开道路,确保不会有机动车驶入,停车占道;同时最重要的,自行车道设计应参考国外做法,尽量缩窄,不给私家车进入的空间,保证机动车与自行车各行其道。

●城市蓄水功能

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可在城市设计上却又呈现出浪费水源的做法,尤其是路面硬化,雨水季节不能吸收暴雨,雨水被导入河流白白流失掉,雨季过后又出现缺水问题,造成恶性循环。应当从规划、设计、运营层面系统提高城市蓄水功能,比如非机动车行驶区域的小区内部、人行步道、学校、医院等区域,应规定强制利用透水砖,并对硬化路面进行改造,增加下渗率。(建言人 李纪宏)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