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深圳"十三五"交通方面有哪些规划?深圳现在只有5条地铁,上下班超负荷,未来将持续实施公交优先,确保2020年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60%。
交通拥堵是现代城市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顽疾”,许多城市都在寻求治病良药。借鉴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城市经验,深圳提出了转变交通发展方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公交都市”。深圳已初步形成了“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国内第四个公交日均客流量突破1000万人次的城市。
然而“公交都市”建设任重道远。深圳现在只有5条地铁,上下班时段部分线路超负荷运转,盐田、坪山、光明等地还没有通地铁,地面常规公交吸引力逐渐降低,等候时间长。怎样提升公共交通的品质,让市民爱上“绿色出行”?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将持续实施公交优先,确保2020年公共交通在机动化出行中的分担率达到60%,为此一方面下大力气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同时实施轨道三期四期;另一方面则加大场站、车辆、路权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常规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十三五”同时推进轨道三期四期建设
去年底,地铁8号线等6条线路同时开工,这6条线路中,8号线最受关注,它将轨道交通网延伸到盐田,建成后市民搭地铁可以从蛇口直达盐田。轨道交通建设“提质增速”,全市在建地铁线路210公里,是已经开通运营线路里程的1.2倍,包括7号线、9号线、11号线、10号线、5号线南延、3号线南延、9号线西延、6号线、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等10个项目。
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有3条新线建成,地铁11号线已经开始联调联试,将在6月份建成通车试运营,地铁7、9号线将在年底通车,届时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85公里。”
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大手笔规划轨道交通网络,明确要求规划1000公里以上的轨道网络,支撑东、中、西三大城市发展主轴和重点开发片区快速发展的需要,以轨道交通建设来推动特区内外一体化和“东进战略”。轨道三期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深圳抓紧规划轨道四期。轨道四期初步规划了包括8号线二期等16个项目,其中位于原特区外里程达284公里,占四期线路总长的70%。“加上今年上半年即将开工的4条延长线,‘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形成轨道三期四期同时建设的局面。”市轨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至2020年全市将形成425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年均轨道交通建设速度达到22公里,与上海基本相当,高于香港建设速度。
在地铁运营方面,深圳地铁集团将在今年完成104列增购列车调试并投入运营,届时1、2、3、5号线行车间隔将进一步压缩;港铁(深圳)公司将在现行最短2.5分钟行车间隔的基础上优化运行图,增开更多的列车班次方便市民出行。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