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打通“东进”之路
龙岗区将以当前影响“东进战略”最为核心的交通问题作为突破口,以轨道交通为骨架、以综合交通枢纽为支点,加快完善快干线路网结构,打造立体交通体系,形成覆盖深圳市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和珠三角东岸地区1小时交通圈。
建设5条轨道交通、6大交通枢纽
据了解,深圳将全面打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东进拓展”大会战,所谓东进拓展就是加快推进东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由罗湖、盐田向龙岗、坪山、大鹏的交通战略通道,从而实现支撑城市空间向东部地区的拓展。龙岗如何打造“东进战略”交通体系,实现内部畅通交通系统、东部到市中心的“快进快出”、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龙岗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龙岗正以“干线路网+轨道枢纽+高快速公路+高铁捷运”的战略谋划交通变局。
市委市政府审议并原则通过《深圳市实施东进战略行动方案(2016~2020年)》及相关配套方案,深圳“东进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建设中心城“三环”交通网。加大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区域战略通道及中心城综合交通建设与提升,构建“内、中、外”三环交通网络,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覆盖“3+2”地区的1小时交通圈。加快有轨电车等中运量交通建设,形成内环;推进碧新路、横坪路等道路快速化改造,形成中环;联通博深高速、深惠高速、南坪三期等高速路网骨架,形成外环。
另外,两年内龙岗区26条断头路将被打通。其中包括恒 心路(平大路-科研路)、梅观高速公路至贝尔路衔接段二期、富仙路、仙中路、禾富东路、龙腾路、禾富南路、同心路、爱民路南段、龙腾街、龙兴大道市政工 程、沙荷路(沙荷路-盐排高速)、坂雪岗环城路第四标段、碧新路北段、桂树路、宝清路、宝冠路北段、振海路、龙腾三路、甘李二号路、瑞芬路、星火路南湾 段、协平路、保康路北段、坪地环城南路、创建路。
“四横九纵”“十横十纵” 干线性主干道路网系统
龙岗区
“四横”
(由北至南)
外环高速(清平路-深惠高速)、外环快速(清平路-深惠高速)、深汕高速-机荷高速(龙岗段)、南坪快速龙岗段
“九纵”
(由西向东)
梅 观快速、清平路、丹平快速、盐排高速-博深高速、龙盐快速、深惠高速-东部通道、龙坪盐通道、绿梓大道、外环高速(深惠高速-盐坝高速)“十横”龙平路- 深汕路、布澜路、布龙路-布沙路、丹梓大道-丹荷路-沙荷路、横坪路-中山大道、红棉路-惠沙路、龙岗大道、木棉坑路(南段)-富康路-龙凤大道-如意 路、水官路-龙翔大道、黄阁路-宝龙大道“十纵”五和大道、坂雪大道-环城东路-环城南路、平吉大道-山厦路、平安大道、凤凰大道-恒心路、龙城大道、碧 新路、南通道-蛇岭大道-环富路-环城南路、龙坪路、吉桥路-富坪路-坪梓路-兰景路。
龙岗区已有的交通线路
“十二五”期间,龙岗区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整体交通运行状况和环境也有较大改善。厦深铁路、深圳东站、深圳坪山站以及博深高速等通车运营使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巩固;轨道3号线(龙岗线)、5号线(环中线)的 通车运营使立体化综合交通布局初步形成;路网容量大幅提高,全区次干道及以上路网规模约544.5公里,与“十二五”初期相比里程增加约157公里,次干 道及以上道路密度由2011年初的1.76公里/平方公里提升到目前2.48公里/平方公里,路网规划建成率由2011年初的35.8%提升到目前的 50.3%,坂李大道、五和大道、坂澜大道、嘉湖路及爱南路等干线道路通车, 使路网结构得到了完善,形成了“二横五纵”的高快速路网及“八横六纵”的干线主干道路网;民生交通有效改善,“十二五”共打通断头路48条,推进专项交通 拥堵综合治理项目77项,推进23座天桥的实施工作,目前7座已完工,各项民生交通工作的工作开展以及强化走访基层服务社区机制深受街道、社区、企业和居 民好评。
龙岗区落实东进战略的重要性
与深圳西部相比较,东部各项交通设施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如 何实施东进战略、加快深圳东部地区发展?冯现学表示,深圳东部地区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市中心区及西部地区的差距明显,成为制约东部发展的最大瓶颈。落 实“东进战略”,龙岗区要加强东部中心与市中心的交通联系,为东部中心提供强力引擎;提高东部道路交通发展水平,提高东部的战略交通定位,加强东部地区与 周边区域的交通对接,强化东部中心的对外辐射。未来,龙岗区要落实好深圳“东进战略”,充当东进“桥头堡”,交通最为关键,龙岗区区长吕玉印表示,龙岗正 加快推进大中运量公共交通建设,完善快干线路网结构,打造立体交通体系,要在十三五期间形成覆盖深圳市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和珠三角东岸地区1小时交通 圈。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