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佛山市政协:优先发展“公交+慢行”
发布时间:2016-10-2616:14:56来源:佛山日报作者:未知点击量:726   

交通发展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昨日,市政协召开十一届十三次常委会议,并对《“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实施情况调研报告(送审稿)》进行专题议政。

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市小汽车保有量增长速度较快,慢行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区“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仅为55%。专家建议,保障公交站场和路权以及慢行道路,以慢行支持公交发展。

中心城区行车慢停车难

调研报告肯定《佛山市交通发展白皮书》对我市交通发挥积极指导作用的同时,也从基础设施、供需矛盾等多个方面分析我市城市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截至今年6月,全市小汽车保有量达到167.4万辆,较2011年增长了106%,年平均增速达到18.5%。小汽车拥有率达到225辆/千人,私人小汽车日均使用次数高达2.65次,高于北京和深圳,是东京的3倍以上。

相较于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我市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仅43.5%,且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心城区“公交+慢行”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结构目前仅为55%。调研报告分析,我市慢行出行比例与慢行设施、路权相关。据悉,全市非机动车道平均宽度仅为2.09米,低于国家规范要求的2.5米,未形成连续、安全、舒适的慢行网络、慢行街区,加上道路改造中常常忽视对慢行空间的保障,实际使用中,慢行路权资源也常受到临街店铺、违法停车的侵占,严重影响了市民慢行出行。

调研报告还指出,由于汽车保有量增长,中心城区路网车速逐年下降,中心城区停车压力非常大,停车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佛山现有45.8万个泊位,车均泊位约0.37个,全市停车泊位呈现短缺的状况;全市配建车位约40万个,占总泊位数87%,路内停车泊位约5.27万个,占总泊位数12%,路外公共停车泊位约0.66万个,仅占总数的1%。

城市慢行系统连点成网

“公交优先的核心是要有站场和路权。”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赵发科指出,公交优先一定要强化公交场地和路权,优化公交线路,保障慢行道路独立,以慢行支持公交发展。

调研报告建议,按照“公交+慢行”优先的理念,重点改善公交站点周边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立体步行连廊系统,以“提高建筑物容积率换取开发商拨出土地兴建公共通道”的做法,鼓励开发商在人流密集的商业核心区、商务中心、高密度住宅片区等地方,围绕交通枢纽打造立体多层连廊,通过发达的现代步行系统连接周边建筑,同时通过点轴结合,将公园、绿地、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慢行系统的一部分,塑造具有城市特色的重要慢行核心带,并使此类街道在城市一定区域内联接成网,打造连续慢行网络。

针对市民关注的停车问题,调研报告认为要鼓励发展停车产业,鼓励建设立体停车设施进行挖潜,优化路内停车泊位设置,逐步取消影响动态交通运行、慢行活动空间、消防安全要求的不合理泊位。

调研报告摘录

■市域综合枢纽建设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对外客运需求,以公路为主导的客货运输方式难以适应区域综合运输发展趋势;

■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不合理,城市轨道交通、新型交通等大中运量公交系统发展缓慢,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偏低,公交出行比例不到小汽车一半,低于国内同类城市水平;

■小汽车总量持续高速增长,小汽车总量增长的速度远高于道路设施供给增长的速度,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不断加剧;

■中心城区及各组团主干道拥堵较为严重,高峰时段中心城区的主要路段拥堵相当严重;

■交通信号系统设计不合理,高峰期与平常时段不能根据车流量进行实时调配,也不能在全市或区域实行道路精细化、差别化、动态化的智能远程调控。

他山之石

深圳启用国内首条潮汐车道治堵

新华社深圳10月24日电城市道路早晚高峰时段双方向车流量差异大,如何最高效率地利用车道?记者从深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获悉,深圳治理拥堵再出新招,可全自动机械化地吞吐道路隔离带的潮汐车道“拉链车”24日上岗,国内首条快速路自动化潮汐车道正式启用。

据了解,深圳交警部门长期调查分析,发现深圳经常拥堵的布吉路、文锦北路早晚高峰期间具有明显的交通潮汐现象。去年10月起,交警部门开始在该区域进行了为期5周的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启用潮汐车道后,布吉路、文锦北路晚高峰北行的延时指数下降25%,测试期间晚高峰提前近1个小时结束,且附近区域主要关联道路双方向通行能力均大幅提升,原特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均有改善。

参照美国金门大桥潮汐车道的设置经验,深圳交警部门订制并使用了全国首台快速路自动化潮汐车道作业车,潮汐车道“拉链车”的变道作业速度可达5公里~10公里/小时,可像调整拉链一般按照车流量随时吞吐为潮汐车道专门研制的水马组合体,动态调整车道宽度。不到20分钟就可完成作业,不影响其他车辆通行。

据介绍,目前潮汐车道适用于中型及以下机动车行驶,潮汐车道入口前均设置了三级提示,潮汐车道起、终点均设有电子显示屏,司机可根据屏幕显示的车道开启或关闭状态,选择是否进入潮汐车道。启用自动化潮汐车道设施,将提升深圳潮汐车道设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随着相关设备陆续引进,动态分配车道的自动化潮汐车道将成为深圳治堵的常规手段。

香港空中步道分流人车

据悉,香港的步行过街设施较为发达,通过立体步行网络将商业建筑与城市交通有机结合,人流可以直接进入建筑内部,实现周边建筑与步行过街设施的连续和一体化。例如在中环及金钟一带的空中步行连廊网络系统,该系统总长约4400米,凭借这条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出行者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公交首末站、地铁、轻轨、码头等公交枢纽以及旅游景点、政府部门、大型商场、娱乐场所等地。

行人空中步道形成了系统,连续穿越商业中心、各中转大堂,并与城市主要交通站点相接,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有意弱化并融为一体。这种网络系统,对高聚集状态下城市中心区功能的有效运转发挥了重要作用。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