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请投币”,这是乘坐公交车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可就是这一两块钱,却让不少人“丢掉”了自己的道德底线。近日,记者从重庆南部公交公司了解到,小小的投币箱里,除了能正常使用的钱币外,几乎每天都会出现游戏币、铁圈、钥匙、一角硬币、1元假钞、残币,甚至冥币等“无效”钱币。近10年来,公司已销毁各种“无效币”超过100万元。(10月25日《重庆晨报》)
虽然为了这一两块钱,让不少人“丢掉”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却给公交公司造成巨额损失,有失公允,并非小事,不可等闲视之。
道理如此,却为何至今难有改观?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其成因。毫无疑问,公交假币泛滥,并不一定是这些人花不起一两块小钱,而是缘于其不讲诚信。再者是部分乘客钻了投币系统的漏洞与公交司机忙不过来的空子。还有,就是有关方面对此的见怪不怪,听之任之,没有当回事下决心去治理。
因此,要破解坐公交车投假币的难题,还需行动起来,多管齐下,对症下药。一方面应依赖技术堵塞漏洞,同时更主要的,是要善于运用法治化思维,绝不能对这些不诚信的乘客放任自流,可以考虑让他们支付道德诚信成本。如将故意投假币行为纳入诚信道德档案,靠制度向投假币恶习说“不”,并通过有效的执行来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两块钱投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可问题“积累”起来就是大事了。要知道,坐公交投币是一种交易,也是一种公共规则。面对投假币问题,不能再见怪不怪听之任之了。事实上,这一问题早该治也能治。只要下决心并且应对的办法多一点,让坐公交投假币者受到必要的约束与限制直至付出得不偿失的代价,问题就有治。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