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城市共享单车暴露管理难等问题 专家:应设停放区
发布时间:2016-11-2216:31:39来源:华西都市报作者:未知点击量:497   

  大业路,共享单车堵了盲道。(资料图片)

  文武路上一处停车点,盲道被占用。

  原标题  说好的素质呢?!单车占盲道 城管挠头 车锁被锯断 粉丝忧心

  就在这个月,成都街头巷尾突然多出了一些颜色亮丽的自行车,只要下载APP扫描二维码就可使用。这种新型的代步方式叫城市共享单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取车难、停放乱等问题也让不少市民产生了顾虑(华西都市报21日1版报道)。

  一夜之间,成都文武路上同样出现了一排排色彩鲜艳的共享单车。这些车也“抢”了城管的眼球,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超过一半的车都未规范停放,还有三四十辆车直接停在了盲道上。城管执法人员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些车移开。除此之外,还有读者反映有共享单车被损坏的情况。

  对于种种问题,共享单车公司方面也在通过增加巡检人员、设立信用分制度等方式应对。城管烦心

  5米外停车区单车占了盲道

  地点:文武路5个停放点

  21日,在看了本报关于共享单车取车难、停放乱等问题的报道,成都草市街街道办事处城管执法中队工作人员表示“深有感触”。

  当天上午,城管队员在街上巡逻时,在文武路与北打铜街交叉口的一个共享单车停放点,看到7辆橙色的共享单车整齐地排放着。然而,这些车却跨在盲道上。这样的现象不是个例,文武路上拥有5个共享单车停放点,“有三四十辆车都这样停的。”让城管队员不解的是,其中一处停放点,5米之外就是专门划出来的停车区。

  由于找不到人挪车,又担心盲道被占给盲人带来不便,城管只好自己动手。“大概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全部把车移开。”工作人员说。市民担心

  车锁被锯断有人想偷车?

  地点:金牛区金鱼街

  20日,市民曹先生在春熙路试骑共享单车后立即被“圈粉”。21日上午10点,他路过金牛区金鱼街时,发现路边停着两辆蓝黄相间的永安行共享单车,其中一辆车的车锁被锯断了。曹先生不禁猜测,可能是有人故意破坏,甚至想要偷车。曹先生立马拨打了APP中的公司客服电话反映情况。半个小时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赶到,将那辆单车带走。

  才推出的共享单车就遭损坏,曹先生有些担忧,“都说城市的公共设施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素质,这样的现象,确实让人感到有些寒心。不过,希望这只是个例,希望成都能经得起这样一次素质的考验。”

  公司回应

  共享单车尚需完善

  伴随着共享单车在成都不断推广,在受到年轻市民好评的同时,与之相伴的诸多不完善也引来争议。对此,多位共享单车的提供方负责人均表示,骑行作为绿色出行的一种方式受到认可,但其自身确实有很多地方亟待完善。

  “一步单车”增加街上巡检人员

  “一步单车”联合创始人林袁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经给政府报备,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共享单车的管理规定。他还呼吁政府尽快出台成都的共享单车管理体系。他透露目前公司已经组建线下运营团队在街上巡检,“发现乱停放,我们的人会纠正。”

  “摩拜单车”采用信用分制度

  为了避免市民随意损坏车辆,一步单车和摩拜单车都采用了“信用分制度”。

  记者了解到,用户违停、损坏车辆等行为将会被扣除信用分。正常用户的使用价格为1元半小时,而当用户的信用分低于80分时,再次使用摩拜单车就会被按照5元/半小时的价格收费。一步单车鼓励消费者拍照举报他人不规范的停车行为,一旦确认,将扣除该人的信誉分。而摩拜单车则与前海征信合作建立用户黑名单,如果发生偷盗或者恶意毁车等行为,会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追踪到该用户,并将其拉入黑名单。

  “永安行”车辆维护成关注重点

  永安行成都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公司共享单车的维护,主要依靠线下人员定期巡检,“如果车辆有损坏,他们看到了就会马上去维修。有些车辆违规停放,他们也会上前纠正。”

  专家观点

  点赞破解“最后一公里”

  应予支持

  一直以来,“最后一公里”是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的瓶颈之一,也影响着公共交通出行、市民便捷到家的服务能力和效率。“共享单车这类新型事物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中国西部社会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黄全文认为,共享单车作为新兴事物,大家应该抱着保护、支持和善待的态度,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都是技术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建议

  划定停放区取车还车双向扫码

  黄全文建议,政府或开发者应该划定固定的单车停放区域,在使用者取车和归还单车时,进行双向扫码,只有扫码才能进入,这样既能鼓励使用者有序停放,解决乱停车的难题,还可以有效避免车辆被盗和受损的情况。

  此外他建议,按照公司规定有序停在指定区域的使用者,如果发生车辆被盗或受损的情况,使用者不应该承担责任,反之则由使用者承担,这样有助于使用者遵守规则。

  (华西都市报记者 吴冰清 杨尚智 实习生 赵若青 摄影报道)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