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共享单车:借力资本走得快 立足用户行得稳
发布时间:2016-12-516:15:32来源:中国经济网(北京) 作者:未知点击量:500   

  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5日讯 (记者 张双 胡达闻) 初冬时节,共享单车市场却是一片春意盎然。摩拜单车的橙色旋风从上海吹到北京,掀起了共享单车的狂欢。OFO小黄车驶出校园,正式开启城市服务。蓝色的小蓝单车、绿色的快兔、红色的优拜也纷至沓来,有人将这场单车盛宴形象地描述为“彩虹大战”。

  从各地的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共享单车有效弥补了现有市政公共自行车存量不足、地区覆盖有限的缺点。单车这种传统的交通工具焕发了新生,出行变得更加智能化、共享化、环保化。

  共享单车源于创新,硬件技术上的突破让共享成为可能,“地图定位+在线支付+租赁经济”的运营新思路实现了产品的构想,通过链接沉淀数据发现新的价值与需求,催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共享单车基于共享,它对用户几乎不设门槛,通过车与人的双向循环提升了社会资源利用的效率;共享单车倡导绿色,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并可轻松地付诸实践,单车出行变得方便、实惠又时尚,

  自共享单车诞生以来,推广的速度与资本的热度相映生辉。在投资市场的“寒风瑟瑟”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和新公司将目光投向共享单车行业,动辄上亿级别的融资,把这个新生事物推上了风口浪尖。借力资本的东风,共享单车市场加速扩张,商战气息也愈演愈烈。

  面对单车短途出行的庞大市场需求,仅凭一家之力难以撑起整个行业的繁荣。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可以更好地倒逼企业求新求变,共同繁荣市场、满足需求、实现发展。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谋求更多的胜算,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能否提供更好的产品、更优的用户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拼速度、拼密度,最终要拼的还是用户的认可度。

  不仅如此,共享单车与生俱来的公共属性,为其与政府的合作埋下了伏笔。通过PPP模式与地方政府深入合作,不仅能使共享单车成为市政公共自行车的有益补充,更好地为市民出行服务,也有助于共享单车在停放场地、运营监管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进一步实现商业化管理,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要让这一切成为可能,亦须经营者着眼用户需求,深耕技术创新,优化产品体验,服务低碳出行。

  纵有资本趋之若鹜,大战正酣,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目前仍不明朗。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以用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产品体验和运营模式,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面对资本的诱惑、市场的硝烟和盈利的压力,希望经营者们坚守初心,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