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自行车仅占深圳道路设施空间6% 专家呼吁实行共享单车总量控制
发布时间:2017-5-316:5:18来源:南方网作者:未知点击量:646   

  南方网讯  “共享单车未来的发展,关键是改变无序竞争问题,对共享单车实行总量控制。”由马洪基金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决咨委智库建设与公共咨询组联合主办的“平等路权视角下的共享单车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深举行。会上,政府、企业和专家三方代表都发出了这一呼吁。深圳交通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车小平则透露,市交委正在筹建一个大数据平台,对全市整体静态交通和慢行交通进行统筹。

  自行车仅占6%深圳道路设施空间资源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说,平等路权的基本原则包括人均道路面积小者优先、对环境影响小者优先、工作紧急程度大者优先、交通弱者优先。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鼓励单车上路。数据显示,目前深圳道路设施空间资源分配中,小汽车占用了51.9%,绿化设施为17.7%,人行道为16.1%,公交道为7.8%,而自行车占用仅为6%。

  王雪建议,深圳逐步回归自行车独立路权,即实现行人、机动车、自行车各自路权独立,并通过硬隔离措施,保障三者各行其道,安全有序。深圳交通管理事务中心主任车小平也表示,共享单车迅速发展后,深圳慢行交通的分摊率从2015年的53%提高到54.1%,优化了交通结构。但一方面,乱停乱放问题非常严重,已侵占到其他交通方式的路权,甚至对公园的步行和郊游都有影响;另一方面,自行车路权空间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

  “以前深圳全市的自行车停放点较少,仅几百处,应开辟尽可能多的点,给市民以方便。各区政府和各部门也应通力配合,多渠道挖掘自行车停车资源,包括共享单车企业和其他商业住宅的合作,建设APP加强自行车的停放指引等。”车小平说。

  “现在很多车一天一次都没被用过” 许多与会者都提及“共享单车”的使用效率问题。深圳城市交通协会副会长施佑生说,深圳的共享单车6成左右是用于上下班,特别是早晚高峰时段在社区和地铁站点之间的通勤需求;其次是市民健身锻炼需求,大概占25%。“通勤需求说明城市交通还有盲区,但这一通勤需求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一般就是早晚来回两次,容易产生潮汐现象。以我们调查的科技园片区地铁站客流量为例,很窄小的地方,如果共享单车骑过去,人行道都没法走了。”

  “优拜单车”华南区负责人张天新也直言,一些同行企业为了盲目追求市场化,投放的单车数量非常多,但后续管理又跟不上,导致共享单车乱停放、无人管理,同时“很多车一天一次都没被用过”。

  “根据测算,大约每天有30万辆单车为通勤接驳服务,如果一辆一天它只服务半小时,显然是资源浪费,每天至少要使用6-8小时,才是真正共享。”施佑生呼吁对共享单车实行总量控制,根据城市空间的承受度和道路场站建设,调整余地,适量安排自行车投放,阻止无序竞争形成新的资源浪费。“建议测算每辆单车平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以此决定投放量,使用效率曲线实现动态平衡,不能允许无限制的增加投放量。”

  张天新建议政府对经营企业的投放配额进行统一管理,并建立行业标准,设置较好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他特别提及企业经营资金风险问题,直言一旦企业面临倒闭,共享单车的押金等预付款就可能会存在收不回来的问题,也应提前做好备案机制。车小平认为,各运营企业之间的自行车总量如何分配、数量如何调整,应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监管。建议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自行车运营调度平台,对深圳各区域面积、人口、用车需求等进行综合评定,决定哪些区域要适当增加,各个企业怎么分配,以及优秀企业如何准入,差企业如何退出等。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