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许茹、吴光于
“巴朗山,不间断爬坡63.3公里,累积爬升2259.4米,最快速度每小时39.7公里,成绩4小时58分。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收获了心灵的充盈和身体的洗礼。”当33岁的王嵩在朋友圈发出这条动态时,朋友们惊呼“又去自虐了。”
王嵩是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的一名法官,面对工作压力,他总是走在“自虐”的路上,来一场酣畅淋漓的骑行。王嵩说,最近城市里设置的自行车专用道越来越多,对他这样的自行车“发烧友”是件大好事儿。
今年3月,成都市公布了《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宣布将构建高品质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打造798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取缔非法占道停车,保障整个城市的骑行安全。
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成都的自行车出行占比30%,然而城市的飞速发展大大压缩了城市慢行系统的比例,到2016年该比例下降到4%。“以前,成都是一个非常适合骑行的城市。”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说,按照规划,成都将沿滨河绿地、干道两侧绿化带、环城生态区绿地,打造自行车专用道系统——安全宜人,既相对独立又连绵不断。
“沿途还将设置多级配套驿站,可以休息休息,喝喝茶之类的。”万小鹏说。
798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除了在一些路段新建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利用现有的自行车绿道,比如近年来陆续投入使用的锦江LOHAS绿道、新都区的军屯绿道。记者了解到,2010年,成都开始打造“绿道”,遍布河岸、林间、田野的骑行幽径,目的之一是将游客吸引到乡村亲近自然,在运动中体验田园野趣。
城市慢行系统的打造,共享单车在成都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作为全国第五个“牵手”共享单车的城市,目前已经有超过65万辆共享单车投放在成都街头巷尾,日均骑行量已超过300万人次。
“共享单车契合了成都的城市态度,包容、开放、悠闲。”成都市交委副巡视员王增勇说。
今年初,成都出台了《成都市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明确了成都对共享单车发展的鼓励支持态度。4月份,成都武侯区发起了“我爱成都·共享最美一公里”活动,得到了市民、单车企业的积极响应。
“大自然给了成都一个极好的自然条件,冬暖夏凉,春天没有沙尘暴,这让成都具备拥抱自然、享受生活的基础。”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这样看待成都的“慢”生活。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