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深圳2030年将建成可持续发展创新城市
发布时间:2018-6-716:32:5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微博]作者:未知点击量:858   

  近日,《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公布,描绘出以下图景:到2030年,深圳PM2.5年均浓度达到15微克/立方米以下,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8%,高峰期间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7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万元,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3.73岁以上……深圳市民将生活在一座链接世界的新兴全球城市、蓬勃包容的国际创新城市、繁荣公正的活力共享城市、宜居协调的绿色家园城市。《规划》立足深圳实际,提出五大重点任务30项主要指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规划》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支撑,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呈现群体跃进态势,科技创新正成为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深圳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步接着一步来,《规划》将深圳可持续发展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到2020年,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到2025年,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到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城市,深圳要怎么做?《规划》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即建设更具国际影响的创新活力之城、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之城、建设更高科技含量的智慧便捷之城、建设更高质量标准的普惠发展之城、建设更加开放包容的合作共享之城。

  这五大重点任务,紧扣可持续发展关键环节和领域,亮点颇多。例如,在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上,《规划》提出,在核心芯片、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石墨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数字生命、精准医疗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实现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

  “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为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绿色低碳之城,《规划》提出构建宜居多样的城市生态安全系统,保持森林、湿地、绿地构成的生态资产总量基本稳定,形成“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并完善“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和“省立-城市-社区”三级绿道网络,让市民享受多层级、多功能、互联互通的绿色福利空间。

  《规划》通过实现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深圳市民打造一座全程全时服务的智慧便捷之城。如为市民提供多模式个性化的交通运输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充分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形成城市“全景态势一张图”。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规划》从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健全评估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围绕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深圳还将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智库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团队,探索建立为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的研究性机构。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