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东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东莞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等5个项目。其中,中心城区规划明确了建设具有较强竞争力区域综合服务中心的目标,通过提升服务业比重,支撑全市迈向“万亿俱乐部”。
打造市域综合服务核
目前,东莞中心城区以综合性服务业功能为主,松山湖片区以科技创新功能为主。随着市域镇街(园区)之间交通条件的优化,服务业的集聚沿着主要的交通廊道向周边扩散。特别是松山湖与西南组团的优势企业,已经出现沿重要交通廊道向中心城区溢出的态势。
《规划》显示,中心城区需要预留承载周边地区产业溢出的空间,同时在市域差异化分工下,中心城区承担要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职能,打造市域综合服务核的任务。
根据《规划》,东莞中心城区将实施“强心、提质、外联、内畅”策略,提升服务业比重,支撑全市迈向“万亿俱乐部”。加强自主创新、结合自创区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品质生态宜居“首善之区”。
《规划》强调了中心城区四个街道各自的主要功能。其中,莞城街道强化文化特色魅力,打造平安和谐新环境;东城街道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打造产业集聚区,增强城市承载力;万江街道发展新业态新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突出水文化;南城街道发展现代服务产业,完善各类基础设施,优化中心区形象。
轨道交通进一步优化
在交通方面,《规划》提出加强与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的区域快速通道建设,规划2条对外快速联系通道,包括松山湖二通道、桑茶快速(市十三五重大项目)。
轨道交通空间布局也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得到优化,实现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有轨电车等多种轨道交通方式的高效衔接。《规划》透露,东莞将尽快开工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适时启动2号线三期建设工作,全面推动东莞进入地铁时代。重点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旗峰站、鸿福路站、西平站、蛤地站等10处站点建设,加快对城市轨道站点500米半径、城际轨道站点800米半径内的土地进行综合开发,总用地为4.64公顷。
另外,加强交通节点改造,推进东莞大道—水濂山路立交、八一路、体育路、东城路、旗峰路、鸿福路等多处拥堵治理。完善公共空间停车配套,增加公共停车位,开展同沙停车场、榴花停车场、东城虎英公园配套停车服务设施等3处社会停车设施建设,结合公园提供更加便利的公共停车设施。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