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武红利
“城市轨道不断加密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方便百姓出行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存在通勤效率不够高,速度不够快等短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院长郭继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的提案继续聚焦交通问题。他建议,沿着北京城市发展轴向,建立大运量的市郊铁路模式轨道交通,以快车、慢车等灵活组织模式运营,提高通勤效率。
“我家就在6号线边上,但从我家到通州区无需换乘,也要近一个半小时。实际上,从市中心到通州只有30公里,一些国外先进国家经验表明,50公里半径的通勤时间不需要这么长。”郭继孚说,城市地铁“站站停”,运量大但效率相对低,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可以利用铁路来开展通勤交通、使之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部分。“只有大运量、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才能支撑当前巨大的通勤需求,破解交通拥堵的大城市病。”
郭继孚说,市郊铁路是连接市中心和郊区的快速大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具备铁路运输组织站大、线路覆盖面广、运营模式多样等基础和条件,可以实现特快车、快车和慢车等多种运营模式,“这将大幅调高通勤效率。”
郭继孚举例说,“东京50年前路面交通拥堵、地铁拥挤,经过功能疏解,城市通勤圈超过50公里半径,交通反而变好了。最核心的就是支撑起来一张非常强大的市郊铁路网。”他建议,借鉴国外经验,沿着城市发展轴向建立大运量的市郊铁路模式的轨道交通,并采取灵活的组织模式。
郭继孚建议,北京在城市副中心方向,顺义、昌平、房山方向,大兴、天津方向,尤其是新机场等几个主要发展轴布局市郊铁路。他认为,尽管当前这些方向已经有了城市轨道,但因现有的“站站停”模式,未能真正满足大运量通勤需求。“北京市区内有很多铁路专用线,利用率不高,可以深入考虑是否有利用的可能性,并逐步实现地上地下相结合。”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