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意义重大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开始在广州市人民政府网等途径对外公示。该规划提出,至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比2018年末的人口规模增加约510万;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其中保障性住房占比要在8%以上;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相当于目前的4倍。
值得关注的是,该规划还提出要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据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地位十分重要,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模
常住人口控制在2000万人左右
规划提出要合理确定人口规模,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在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根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这意味着从2018年至2035年,17年内广州规划范围内增加的常住人口约为510万,平均每年可增加的人口为30万。
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显示,2018年末,广州常住人口同比2017年末增长了40.6万人。近四年,广州常住人口数量均保持稳增长,分别达到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和40.6万人,均远远超过了30万。
基础设施
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城市地铁衔接
规划提出,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形成轴带支撑。其中包括:共建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重点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广中珠澳高铁等建设;规划与佛山、东莞、清远、中山等周边城市地铁衔接通道。
据南方+记者了解,推进广深港高铁至广州站连接线建设是为了建设一条香港直达广州市中心的高铁通道,解决广州市中心城区与香港间客流沟通的不便。通过目前的广深港高铁,广州南站至香港西九龙站48分钟即可通达。但广州南站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以南20公里,中心城区大量客流出行依然不便,如果坐地铁可能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才能到广州南站。此前,广深港高铁究竟将连接市区哪个站点一直没有明确,本次规划则明确为广州站。
住房供应
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
规划提出要完善住房保障供应,到2035年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以此计算,广州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
根据原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在2017年印发的《广州市 2017-2021 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2017-2021 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 3200 公顷,年平均计划供应住宅用地 640 公顷,以保障建设75万套住房用地需求。以此推算,广州2017-2021平均每年计划新增的住房为15万套。
轨道交通
2035年总里程增加至目前的4倍
规划提出要建设更紧密的城际直连轨道、更高效的市域轨道快线、更高覆盖的城市轨道普线,建设多层级轨道网络。
广州地铁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广州地铁已形成了近500公里的线网格局,根据国家批复的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预计到2023年,广州将形成总长约80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本次规划提出,广州至2035年将建成2000公里左右的轨道网络。这也意味着未来广州城市轨道线网线路长度平均每年将增加近90公里,到2035年总长度有望达到目前的4倍。
湾区共建
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共建广州大都市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本次规划提出要推进穗港澳深度合作: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港澳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共建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拓展港澳居民来穗就业创业空间,完善提升穗港澳对接沟通机制,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重大平台。打造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为大湾区国际航运、金融和科技创新功能的承载区,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本次规划还提出,围绕广州与周边城市融合发展,共建广州大都市圈。推动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推动更高质量的广清一体化;提升与珠江口两岸城市合作水平;推进广佛肇清云韶经济圈合作发展。
规划还对广佛同城化作了较为具体的部署,提出广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极点,建设广佛“1+4融合试验区”:即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广佛融合先导区,以及花都+三水、白云+里水、荔湾+桂城、南沙+大良容桂4个融合试验区。
发展目标
广州2035年建成国际大都市
2016年2月5日,国务院原则同意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在批复文件中,国务院指出:广州是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
在去年2月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广州的目标愿景是“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质为:广东省省会、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商贸中心、交往中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逐步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型全球城市。
在本次规划中,广州提出的目标愿景仍然是“美丽宜居花城 活力全球城市”。城市性质为:广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相比之下,本次规划对广州城市性质的描述特别强调了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城市性质中,还特别强调广州要“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按照本次规划提出的分阶段发展目标,广州要在2035年建成国际大都市,2050年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