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9个社区去年10月起试点设立社区交警
社区交警专治社区停车难、停车乱
停车难、停车乱、接送孩子上学造成交通拥堵,这些交通顽疾看似简单,实则成因五花八门,要想治理并非易事。去年10月,针对12345热线中市民反映的类似交通问题,北京市交管局以39个社区作为试点,设立社区交警,专门解决社区中的此类问题。
紧挨北京市海淀区航材院社区的中法实验学校,其附近无专用停车场,家长们接送学生时易形成道路拥堵,给附近居民的上下班和学生的安全造成很大影响。虽然该社区周边道路至今还未移交市政管理,但社区交警赵云龙仍将该问题纳入工作重点。他与镇里协调,将学校北侧一块空地开辟为临时停车场。小学部的300余名学生,在上下学时段都可在停车场内由家长接走。
而西城区东太平街社区,情况更加复杂,仅新文化街中段就包含6栋居民楼以及新文化传媒集团、第二实验小学等单位,整个路段无任何正规停泊车位,最窄处仅宽7米。社区交警曲瑾进驻社区后,与学校和属地西城交通支队进行沟通。完善路段内交通设施,打通学校附近路段慢行系统。她与学校和社区配合,对无序停放在学校附近的非机动车进行清理。府右街大队派出协管员,与学校、家长志愿者联合组成疏导力量,对接送学生的家长进行管理,保持道路畅通。
朝阳区霞光里社区内坐落着13个小区,每个小区情况各不相同,只能因地施策,“一院一策”。例如霄云路30号院居民反映停车难。社区交警刘超实地调查,召开三方座谈会,要求物业公司在疫情期间增设门杆,重新施划停车位。而针对35号院的居民也反映的停车难,刘超则根据院内居民楼较少且有两排平房的特点,开辟小型停车场。
房山区悦都新苑社区的社区交警王永华也没少接到居民停车难的投诉。该社区没有市政道路,但他将周边路网都纳入管理计划。王永华协调属地房山交通支队完善交通设施并根据社区内车流量不大、可利用空间较多的特点增设车位,在每日早晚高峰时段派一组协管员进行专项违法停车整治和交通秩序疏导工作。
自从“社区交警”服务机制试点启动以来,社区交警对症下药,共解决停车位1181个,施划交通标线16处,安装交通标志13面,调整信号灯7处,增装探头4处,完善非机动车管理、社区封闭管理、限时停车管理等措施8项,初步缓解了这39处社区的“家门口”交通类问题。文/本报记者 赵加琪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