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发展方式将由依靠“增量开发”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变。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工业厂房改造、传统商务楼宇改造、传统商圈改造将成为城市有机更新项目的重点。11月26日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实施情况的报告(书面),听取市政府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6年-2035年)》实施情况的报告。
下一阶段,首都功能核心区将深入推进疏解减量提质,以更大范围空间布局支撑中央政务活动。中心城区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进一步完善空间布局,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显著提升“四个中心”功能集中承载水平。平原新城地区加快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做强核心产业功能、做优公共服务和环境品质,有序承接中心城区功能梯次转移。
在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方面,北京市将严格控制建筑规模,精准调控、有序释放建设规模流量,实现长期减量腾退与近期规划建设的平衡。统筹地上和地下空间利用,强化市政专业整合、用地功能复合、空间环境融合,高效利用地下空间。
此外,下一步,北京市将推动城市建设发展方式由依靠增量开发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变。统筹历史保护、保留提升、更新改造等不同实施模式,探索跨项目、跨区域的实施机制,形成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的合力。以首都功能核心区街区更新、城市公共空间提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工业厂房改造、传统商务楼宇改造、传统商圈改造等领域为重点,持续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坚持一年一个节点,保持投资强度,建成剧院、图书馆和博物馆三个文化设施,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通州堰等重大项目,完成东六环路入地改造。”副中心将基本形成新时代精品城市框架。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吸引中心城区产业、企业疏解并落地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深化与西城、朝阳、海淀和中关村产业结对机制。
在协同发展方面,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将联合建立区域综合开发平台,推动养老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北三县延伸。推动京唐铁路、平谷线通车运行,辐射带动北京东部地区发展。完成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共建北运河—潮白河大尺度生态绿洲。进一步密切与雄安新区的对接合作。促进京津冀三地自贸区联动发展。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