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闻
新闻检索
按年份检索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2021年将西延
发布时间:2021-1-615:13:52来源:安徽网作者:未知点击量:1621   

  2021年,淮河路步行街将西延,并利用原市政府办公楼打造城市记忆博物馆;新改建固镇路中学、蒙城路小学、淮北路幼儿园等7所校园,新增班级144个、学位5760个……1月6日,2021年,庐阳区将紧抓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合肥国际陆港建设和淮河路步行街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带来的重大历史机遇,在国家战略叠加中找准自身定位,加快建设“一核一地一中心”,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在安徽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合肥打造“五高地一示范”进程中交出庐阳高分答卷。

  淮河路步行街今年西延

  淮河路步行街是合肥的城市地标之一,不过,其业态低端、街区环境不佳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今年,庐阳区将确保全面如期完成淮河路步行街主街及周边后街群落的改造,复活一批老字号,培育一批特色店,引进一批品牌店,实现街区形态更新、业态提升。

  同时,实施步行街西延,激活老市府广场,利用原市政府办公楼打造城市记忆博物馆,联动逍遥津公园改造提升,启动明教寺北广场、百盛地下停车场改造,实现街区空间拓展、交通优化。建成银泰中心二期并投入使用,加快国际一线品牌集聚,占据全省品牌消费最前沿。

  大力发展夜色经济,积极培育直播带货、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推动哔哩哔哩全球首家线下体验店开业引流,稳固城隍庙、逍遥津、三孝口作为合肥城市传统文化IP的引领地位。

  临泉路将打造成为合肥中环

  在项目提效方面,全力保障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合安高铁、轨道交通等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G206连接线一期、固镇路贯通、肥西路上跨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寿春路等精品道路建设,努力将临泉路打造成为最繁华的合肥中环。

  此外,启动徽商宿舍等地块征迁改造,推动中澳学院西侧地块、电子十六所、产业园盘活区域等地块挂牌上市,全年经营性用地出让面积600亩以上。

  一环内架空线全部“入地”

  城市治理水平是合肥与沪宁杭相比最大的短板之一,今年,庐阳区将以绣花功夫做靓主城颜值、提升城市品位,长三角先发城区等高对接。

  全面实施一环内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不断完善居民小区和主次干道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从解决窨井破损、杨树飞絮、共享单车定点停放等小事入手,将精细化管理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北部拓展,并尽早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以一流治理成就一流城区。

  同时,确保实现PM2.5、PM10及优良天数“两降一升”。高标准实施董铺国家湿地公园、庐州公园二期等建设改造,利用零星地块布局街头游园、垂直绿化、复合型绿地等增绿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60万平米以上。

  完成26个老旧小区改造

  为最大程度改善民生,庐阳区2021年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全年新增就业岗位3万个以上。

  此外,新建栢景湾、五河路等6家社区养老服务站,规划建设为民养老公寓等一批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床位1000张以上。完成宿州路小区、省林业厅小区等26个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老楼加装电梯50部以上,确保老旧小区整治比例和电梯加装数量位居合肥市第一。

  新增班级144个、学位5760个

  今年,庐阳区计划新、改建固镇路中学、蒙城路小学、淮北路幼儿园等7所校园,新增班级144个、学位5760个。全面完成无证园整治,确保幼儿园公办率、普惠率在合肥市继续保持领先。

  实施名校倍增计划、名校文化传承行动,进一步拓宽人才绿色通道,全年引进优秀人才40名以上,交流骨干教师不少于600人,促进名校数量与质量双提升。推动合肥六中新校区建成安徽标杆,庐阳高中打造全省艺体特色强校,实现高中教育品牌化发展。

  基层首诊率达50%以上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监管,庐阳区今年将持续强化公共场所防控和冷链食品管理,突出抓好境外返回等重点人员疫情监测,推广疫苗接种,科学应对疫情。

  统筹推进该区疾控中心、四里河中心、逍遥津中心扩容升级和亳州路中心原地复建,新建林店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力争千人床位数、千人医生数分别达到14.5和9以上。

  强化与省市医联体医院合作,重点打造心血管、慢病管理、老年病等特色门诊,积极探索号源专有、专家共享、远程诊疗等紧密型合作模式,力争社区医院建成率达70%以上,基层首诊率达50%以上。

  曹芹 何刚 记者 姚一鸣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