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运输厅日前发布《2020年度江苏绿色交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运输结构调整和污染防治两大战役取得阶段性胜利。
去年,我省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通过发展绿色货运、打造绿色港口等手段综合施策,营运货车与港口生产节能降碳成效显著。与2019年相比,营运货车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3.9%和1.3%,港口生产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8.7%和11.8%。
一年来,全省推广应用新能源营运车辆5.5万辆、清洁能源营运车辆7.5万辆,比2015年分别增长358%、5.6%。完成24艘LNG动力船舶建造和68艘大吨位船舶LNG动力更新改造。沿海、沿江及内河主要港口、船闸及水上服务区基本具备岸电供应能力。建成一批绿色生态航段,京杭运河湖西航道、施桥船闸等被评为“最美运河地标”;苏州、扬州、淮安的4个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全面建成;南京禄口机场T2航站楼获得全国“三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是全国首个绿色运行机场。
全省辖区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去年,我省400总吨以上货船全部完成生活污水防污设施改造,400总吨以下货船防污改造1.73万余艘,占全国总数近60%;全省港口码头基本做到船舶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接收设施全覆盖,实现“应收尽收”。
我省还不断完善综合运输网络。铁路货物发送量从“十二五”末的5066万吨增至去年的6866万吨,增长35.5%;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提升至94.2%,公路运输量减少超过1900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63.2%,居全国前列;内河集装箱港口达11个、运输量达65.5万标箱,分别是2015年的2.75倍、3.87倍。(梅剑飞 田墨池)
版权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城市交通”版权均属城市交通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城市交通”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件,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稿件来源,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 如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立即通知我们。联系电话:010-583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