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敏城市交通,2025,23(4):08-09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刘庆 龚华凤 何易非 黄博亚 丁梦娇城市交通,2025,23(4):09-24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对保障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需求至关 重要。如何确保其在受到外界冲击破坏时能够快速恢复基本功能和结构,是城市安全面临的关键问 题。在此背景下,综述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韧性的定义、评估指标和评估 方法等多个维度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旨 在为城市规划者、政策制定者及研究者提供全面的道路网络韧性知识框架,以提升城市应对未来挑 战的能力
甄云竹 胡军红 杨茗舒 臧蕊城市交通,2025,23(4):25-39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为应对扰动事件对城市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影响,从韧性视角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复合公 共交通网络韧性评估与恢复的相关研究。在对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构建方法和特征进行分析的基 础上,界定了复合公共交通网络韧性的定义,从网络拓扑和乘客出行两个方面分析评价指标的作 用、计算方法和阈值,并进一步探讨扰动事件下的恢复策略。研究表明,城市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 研究近年受到广泛关注,并在模型构建、韧性评估和恢复策略3 个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加 强理论支撑,探索更符合实际的复合公共交通网络模型构建方法与评估指标,并关注实际客流与城 市轨道交通运行交路共同作用下,级联失效对复合公共交通网络的影响
王海深 文力航 代磊磊 李瑞敏 潘鹏城市交通,2025,23(4):40-50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抗灾韧性水平是衡量交通基础设施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针对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进行高效建 模是开展韧性分析的重要前提。从网络拓扑结构、依赖关系和韧性分析属性3 个方面对交通基础设 施网络建模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剖析在面向抗灾韧性分析的网络建模过程中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和构 建的特殊性;归纳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抗灾韧性分析的重点关注场景;并对可靠度、易损性、恢复性 等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抗灾韧性分析中使用较为广泛的单元韧性分析属性进行梳理。研究结果表明: 面向抗灾韧性分析的单一交通基础设施子网络构建通常使用L-空间模型,并需要进行适应性拓扑 调整和简化;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综合网络通常基于超级网络模型或分层网络模型构建,而综合交通 枢纽建模可采用离散式或聚合式模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依赖关系可用基于拓扑或基于网络流的 方法在模型中体现
赵洪彬 何江龙 卞长志城市交通,2025,23(4):51-60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中国韧性城市规划体系尚处于构建阶段,城市道路韧性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韧性评价等理论 层面,规划实践研究相对不足,对实际建设的指导作用有限。系统梳理日本城市道路韧性规划和管 理的实践经验,包括统一流程标准、推进全国城市紧急运输道路网络划定、强化道路网络与自然灾 害特征及应急防灾设施、应急管理措施的信息化关联等方面。进而提出中国城市道路韧性建设应重 点推进以下方向:加快专项规划编制,统一技术标准;建立分级韧性道路网络体系,实现与应急保 障设施点的有效衔接;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灾害风险数据;提升脆弱路段工程韧性,完善韧性交 通管控机制。通过系统性规划引领,促进城市道路韧性水平的全面提升
韦千慧城市交通,2025,23(4):61-69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保障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也是促 进社会公平与包容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环节。总结中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现状问题,包 括规划引导不成熟、理念认知不足、设施建设缺乏统筹以及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等。从服务全体社 会成员、建设及管理精细化、设施体系建设系统化和加强软环境建设4 个方面阐释了无障碍环境建 设规划的编制理念。最后,提出目标引领、多层次建设体系构建、分类分区分期引导建设和提升软 环境建设水平等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编制策略,强调构建包含6 类共23 个分项的管控要素体系,提 出分类引导、分区施策、分期建设的实施路径,并明确分区分期的建设目标及要求
张新燕城市交通,2025,23(4):70-79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城市精细化治理的重要路径。揭示空间治理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逻辑联 结,指出当前实施困境,包括空间治理尺度下沉不足、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缺乏贯通、弱势群体空 间治理权缺失以及空间治理工作机制不完善。基于“民生-技术-机制”空间治理视角构建无障碍 环境建设技术框架,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提出5 种协同实施路径。重点阐述了多要素协同的“分 区-分类-分项”管控体系,通过精准化对策实现差异化治理。研究表明,空间治理与无障碍环境 建设互为载体与工具,应将其纳入城市治理体系以实现资源公平配置。长宁区的实践为超大、特大 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示范,其协同实施路径展现了技术创新对包容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孙莹 李向锋 贾巍杨 孙至喆城市交通,2025,23(4):80-91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作为现代化交通体系的核心载体,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效能直接关系社会公平与城市治理水 平。基于包容性发展理念构建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评价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系 统分析地铁车站无障碍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重要性评价,运用模糊理论中的 梯形模糊数计算评价指标主观权重;通过残障人士对地铁车站无障碍满意度评价,运用熵值法计算 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再利用线性加权方法得到组合权重,并给出无障碍服务综合评价标准。选取北 京市地铁西直门站作为评价对象,对车站无障碍服务现状进行主客观评价,结合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发现,该车站无障碍系统存在跨区域无障碍服务不连续、无障碍服务群体覆盖范围不全面、无障碍 服务响应不及时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化 服务转型,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包容性城市愿景
马文欣 代磊磊 李瑞敏城市交通,2025,23(4):92-99
出版日期:
2025年7月25日 + 显示摘要(点击可直接显示摘要)- 摘要
外部因素对综合交通网络的干扰会影响其服务功能,而综合交通网络中不同链路之间的替代 关联关系可以缓解这种不利影响。提出综合交通网络在链路层面替代关联关系的评估方法,可用于 识别网络脆弱性。该方法综合考虑链路地理位置与通行能力等属性,构建量化指标以表征替代关联 强度。在京津冀鲁区域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中开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链 路替代关联度呈现显著空间异质性,受网络密度与通行能力影响明显;区域整体关联水平存在不平 衡,其中山东省平均链路关联度与网络密度均为最低;与单一交通网络相比,部分城市OD对表现 出显著的关联度增量,体现出综合交通网络多方式协同的效率优势